上回他只是扣住了周铨所要的船工,周铨就打到苏州去,弄得他灰头土脸,这回可是近乎撕破脸,抓了一批和周铨往来比较密切的官员,若不是东海商会牵连太广,他甚至还要抄东海商会——事实上他也做好准备了,甚至他手下的金带银带管事们,都在摩拳擦掌,一个个为接收周铨在江南的财产打得头破血流。
面对这种情形,周铨会不报复?
出乎朱勔意料,周铨还真一直没有报复。只是通过各种渠道,将被拿捕的各级官员都放了出来,甚至有几人还升官提职。周铨越是不报复,朱勔就越是担忧,唯一让他庆幸的是,随着朝廷对周铨猜忌的事情曝露出来,周铨必定不敢再回京师,他和李邦彦就不必担忧在京中受到周铨的“迫害”。
可这家伙竟然又回京师了!
不但回了京师,还先见了一群书生,将自己回来的事情公之于众。
别人不懂,李邦彦与朱勔却懂,这是在对他们宣告:我回来了,你们小心。
李邦彦二话不说,向朝廷告假,一溜烟就跑出京城,转眼间不知躲哪儿去了。
他反应得快,朱勔反应也不慢。
“朱勔求见?”正在钓鱼的赵佶听到内侍来禀,笑着向蔡攸道:“你瞧,你瞧,威风比朕都要大,才一来,就吓跑两个……啧啧,东海王,好大的威风啊。”
蔡攸咽了口口水,干笑了两声:“毕竟市井出身,跋扈是难免些……”
“那是自然,论及跋扈,他和西军中的有些人比,还算好的了,就是和朱勔自个儿比,他都算是好的。”赵佶道。
他话说来说去,蔡攸有些不明白,不知道他究竟是责怪周铨跋扈,还是觉得周铨不算跋扈。
其实这正是赵佶对周铨的矛盾感觉。
一方面,他对周铨不当忠顺之臣感到不满,特别是火炮之事,曝露出来的周铨私心,让他极为警惕。
另一方面,除去火炮之外,周铨在其余事情上做得都相当漂亮,每年国库里多的钱不说,那是朝廷公用的,不是赵佶个人的,但东海商会每年上缴给他赵佶个人的利益,足以让他大手大脚地浪费,甚至连建艮岳这样庞大的工程,都在不影响军政的情形下,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大半。
“官家的意思,见还是不见朱勔?”蔡攸小心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