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

安史之乱后,日本断绝了与中华的往来,先后颁布三条禁令,即渡海制、禁购令与定年纪。此三条禁令,第一条是限制日本人前往中华,至使一些到中华朝圣求法的僧人,只能依赖商船偷渡;第二条则是对宋国商品未经官府定价,无论谁都不得购买,这限制了宋朝商品的输入;第三条归定宋国商人往来两国的时间,同一批商人必须隔两年以上,才可再赴日本,这限制了宋朝商人抵达日本。

那日本人听到拓俊京提起三大禁,脸色变了,他没有想到在此遇到高丽官员,而且这官员竟然还很熟悉日本的事情。

“余等来时,得到朝廷的许可,朝廷内的公卿,对宋国近年来的新物产很有兴趣。”

所谓新物产,就是雪糖、自行车还有玻璃器具等奢侈品。宋国的商人嗅觉极为灵敏,当这些东西在宋国内渐流行后,立刻就有商人将之运至日本。虽然日本官府将它们的价格都定得非常高,可是平安京等大城中的公卿贵人,还是趋之若鹜。

让他们有些恼火的是,宋国贩卖这些物品的商人,对于日本的刀具、折扇等传统出口产品并无兴趣,这些东西,他们只换三种:金、银、铜。

雪糖的价格,几乎等同于同等重要的白银,而那精美的玻璃器具价格,则与同等重要的黄金相当。若是没有黄金、白银,铜也行,但日本产的铜钱不要,只要铜锭。

这样赚钱的生意,自然勾动了某些权贵人家的贪心,再加上有心人的唆使,象现在这些日本人,就是日本著名的武家源氏的一支派来的。

但对拓俊京,这日本人当然要保密,因此他将之推与朝廷的公卿。

“原来如此……倒是这么回事!”

拓俊京信了一半,还有一半,是因为日本人来得太多,而且都带了兵刃。

他警告这些日本人在耽罗要守高丽法律,那日本人身边一人听得一扬眉,却被那日本人按住,口中唯唯喏喏而已。

他退下之后,身边一人忍不住道:“据余所知,耽罗亦曾向我国朝贡,我国曾允诺保护其之地位,高屋君,你为何不据理力争?”

“我们此行,目的不在耽罗,而在大宋,不可节外生枝。”被称为高屋君的日本人道。

“耽罗只是小国,举国也只有几百兵卒,并且矮小懦弱,只要我们一个冲杀,便可以尽数击溃。占据耽罗,我们今后无论是经略高丽,还是窥视中原,都有一处前哨!”

“石桥说的是,但是高丽人派来了援军,你们没有注意到吗,足足有三百人,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我们首要目的是抵达达宋国明州或者密州,向宋国沿海制置使递交国牒,等完成任务之后,再回到这里,如果高丽人离开了,那么我们再立此功勋!”

高屋、石桥都是源氏分支,但他们这些被派出来的人,自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但这二人的野心却不小,只想着立下功劳壮大家名,为此不惜冒奇险,甚至将源氏家族都卷入其间——这也是日本国的一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