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

“学堂之中,按进度来教学,每月小考一次,每三月大考一次,大考与两次小考的成绩都能达优者,可以晋升一舍……如今有四舍,初入学者从一舍开始学习。”周铨在旁笑嘻嘻地说道。

“三舍法……不对,你这是四舍法?”

“最终目的是六舍。”周铨道。

他的六舍,就是六年级,自然,在省掉大量无用课程之后,他这里的六年级基本可以相当于另一世的初三了。

目前进入四舍的只有他从京师带来的少年中最优秀者,数量也只有区区八人,就是孙诚,也只是勉强挤进其中。

王启年在三舍,而李宝……不提也罢。

“不知你请的是哪位大儒来担任山长?”

“大儒?没有必要,我自己就可以担任山长。”

周铨的话,让正在迈步进入学校的苗仲先停住脚步,他惊讶地看着周铨:“未曾想到周郎竟然也是学问大家。”

周铨笑笑没有回应,以他所学,在这个时代当一位学问大家,那是绰绰有余。

在学校里转了一圈,特别是翻了翻少年们所用的课本之后,苗仲先笑道:“唉呀,你这边为何未授经义,课程设置,也是不甚合理,周郎,若是不嫌弃的话,我可以举荐几名大儒,来在你这里担任先生。”

“我这里不需要大儒。”周铨淡然回应。

苗仲先原本以为周铨会连声道谢,接受他的好意,却不想周铨的回应竟然如此生硬,甚至连丝毫面子都没有给他。

“不读经义,如何知书达理,如何科举唱名出人头地?”苗仲先问道。

周铨微微抬起下巴,指了指周围:“我这学堂,非为科举唱名而设,我这里培养的,也不是书虫……我要培养能设计新自行车的名匠,要培养可以用水泥钢铁在黄河上建大桥的大师,要培养能让大宋粮食亩产翻倍的农师,唯独不培养科举进士。”

周铨这一番话,说得苗仲先脸上忽青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