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

若这玩意儿的用途真的如此广泛,确实,对大宋来说,是一条新的财源。

而且是不逊于雪糖的财源!

不吃糖、少吃糖可以,但不住房屋、不行道路、不修河堤,几人受得?

赵佶已经想到,要将这水泥纳入专卖,如同盐铁酒一般,成为朝廷的又一大税源。

而赵佶周围,那些同样对这财源垂涎的近臣、太监们,纷纷向他祝贺了。当然,大家祝贺时所说的,并不是赵佶又有了一条新财路,而是顺着周铨方才的理由,什么利民利国利社稷。

听得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发表高见,甚至到有人建议这是祥瑞需改元庆祝的地步,周铨只觉得额头汗水直冒,内心十分佩服。

看来自家溜须拍马的功夫,还有不足之处,需要从这些人身上博采众长啊。

“你要些什么?”等一堆祝贺之言散去之后,赵佶直接问周铨道。

“小民只求匠人数十、窑场一座、薪炭若干。”

“期限呢,你觉得要多长时间,方可制成?”李邦彦这时抓着机会叫道。

在李邦彦看来,这水泥既是泰西特产,大宋能否制出来先不说,就算制出来了,也是耗时耗力,费用不匪。

“只需人手齐备,又无掣肘,半年之内,必有所成,若无成就,甘愿受罚!”周铨答应得斩钉截铁。

他应得这么干脆,赵佶微微一笑,心道反正也花费不了多少,便颔首道:“既是如此,杨戬!”

“奴婢在!”杨戬走了出来下拜。

“此事你盯着些,周卿若有什么需要,你来替他解决。”

杨戬应下之后,向周铨挤了挤眼,还笑了一下。一个太监对自己笑,让周铨浑身不自在,不过他还是还之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