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又知道在徐州周围区域之外的其他地方不是这样,为何其他地方的文人士子依旧体面做人上人,我们济宁就要这般憋气委屈,要是这么下去,大家岂不是再没有翻身的可能,就这么从人上人变得被人轻贱,变成当年自己鄙视的那些粗鄙劳力之辈?
聚集在学宫这边的士子们越想越明白,他们觉得自己想到了为什么来这里,为什么开始串联大家就立刻响应,为什么稍加威逼利诱大家就赶到这里来,不是说大家怎么胆小懦弱,而是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危机感。
哪怕那徐州土豪想要造反变天大家都觉得无所谓,历朝历代总是要优待读书人的,可这徐州土豪却想要把大家的根子挖去,让大家读的圣贤书无用,让大家几百年来甚至上千年来光宗耀祖的那条路断绝,都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果还不奋力一搏的话,那真是要坐以待毙了。
第1138章 至圣先师的牌位
而且这读书士子到底是想得明白些,从这徐州赵进的人马来到济宁之后,行事做事都很讲规矩分寸,这说明对王法大义还是心存畏惧,那么他们看到这群情涌动,想必也会畏惧一二。
如果大家趁这个机会发动,让全城官民义士加入,一鼓作气将徐州豪贼赶出去,那么圣君名臣,地方乡老肯定会看到这等功勋,每个人青史留名就不必说了。
自己独处时候,会冷静思索,会忐忑怀疑,人在聚在一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即便是不信的也都信了,惊惧犹豫烟消云散,甚至还有了满腔热血求名的心思。
即便有一二迟疑不前的,看到这么多同窗前辈晚辈在,自家也不敢乱动了,不然的话,风评如刀,在济宁士林或者说兖州府和山东之地,都要落下个无胆无骨的名声,什么都完了。
太阳升起来了,在州学附近始终没有出现徐州的人手,这让济宁文人士子的胆气愈发壮起来,他们也没急着发动,而是等待城外的同窗同伴进入。
看着这成群结队的读书人从各处城门进去,而且面色凝重,念叨什么“舍生取义”,什么“徐州逆贼”,闲汉们先跟了过去,百姓们也渐渐跟上,人越来越多,渐渐汇集成人流。
“自从那些徐州豪贼来到,我等士人便斯文扫地,国家体统都不在了,我等深受皇恩,此时万马齐喑,正是我等站出来的时候了!”在州学门前,不时有人站出来慷慨激昂,州学那边的教谕早就不知道躲到那里,根本不肯露面。
有人上来只顾着泄愤,可有人站在高处说得却很有条理:“诸位先生先进,那徐州豪贼盘剥士林,侵占田地,朝廷给我们的恩惠都被他们一扫而空,这么下去,我等也要忙碌生计稻梁,哪有心思钻研圣贤大义,怎么能为国家效力,为天子尽忠!”
这话说出来,下面顿时鼓噪哄然,还有人捶胸顿足的大哭,嚎啕着说道:“自从小生考中,家中跟着好过,亲眷们也得了照顾,可那些徐州反贼一来,这好好一家子人就跟着散落了,有人被逼着给徐州人做佃户,有人被强逼着去做工,真真苦不堪言,惨啊,惨啊!”
周围又是有一片附和的声音,这位哭诉的声音大些,外面看热闹的听得很清楚,碰巧有认识这位的。
“吴秀才也有脸在这里说,他考中之后,亲戚们带着田地投靠,他收了田契把田都吞了,倒是给亲戚一口饭吃,可那个比给城外扛活做长工轻不了多少,那徐州人开的田庄是签奴契的,这都比他好处多,做工那边吃饱饭还有荤腥,为啥不去。”
“小声点,这些读书人发起狠来,打死人官府都不敢怪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