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皇甫岑把手中的马槊高高举起,从山丘之上,率领着八百义从冲天而降,仿佛神明一般,接下来这场战事就交给他们了。
高句丽的士兵并不都是常备的军队,他们其中有奴隶,也有无数个农夫,真正的常备军队恐怕也不比白马义从多了多少。高句丽,《三国志》记载,人口三万余户,每户当时是四——五人,也就说,高句丽大概有民十三万之众,留下常驻国内城、尉那岩城(丸都城)、纥升骨城,三城的守军,能用来征战的也不过仅有八千之众。
虽然都是东北少数民族,但是高句丽却同鲜卑、乌丸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以打猎,住岩洞为生的,根本就不可能同乌丸、鲜卑这样马背上的民族对抗。
所以,只要发挥好白马义从,想要彻底的打垮这支基本上算不得军队的高句丽联军,机会很大。
皇甫岑不是冒险,这些都是有多考虑过的,而且这里还是大汉的地界,没有到达盖马山(长白山)这样的高句丽境内,就没有太大的抵抗,骑兵的威力也不会减弱,当然要是进入盖马山,就另当别论了。
“杀……啊!”
当八百白马义从的马蹄踩踏在辽东大地的土地上,万马轰鸣的阵阵铁蹄声,已经彻底的撕裂了这片土地的安宁。
辽东,乱了。
“什么声音?”
收拾行囊,准备拔营起寨的高句丽士兵,纷纷转头,循声望去,却看见一批又一批的骑兵正在朝着自己的方向俯冲而来。
黑压压的,虽然不是铺天盖地,可是那股骑兵却见不到头尾,究竟有多少人,没有人清楚。
“大……大,大——汉!”
那个实汉字的人高句丽士兵,结结巴巴的等到骑兵将至近前才喊出,不过,很不幸,他被面前的马蹄踩在了脚下。
白马义从如风如龙,席卷着整片大地。
不错,飘在最前头的却是大汉的旗帜,那杆昌黎城上的龙旗,它张狂的随风,借势飘扬,誓要踏遍每一寸它飘过的土地。
“大汉龙旗!”另一个懂汉字的高句丽贵族,惊慌失措的跑向中军大帐,“是大汉的军队,我们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