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韩孺子勉励了几句,没有给予具体的承诺,派太监送走了瞿子晰,然后召来赵若素。
韩孺子直接说道:“朕有意任命国子监瞿子晰为左察御史,专管京官,吏部尚书冯举为右巡御史,掌管外埠,待卓如鹤回京之后接任吏部,你给朕拟一个方案,让朝廷能够顺利接受这样的安排,朕不想与大臣们发生冲突。”
韩孺子没有全盘接受赵若素的建议,但是仍需要他的经验,以减少君臣之间的矛盾。
赵若素不是那种固执己见的人,发现皇帝心意已决,他再不进言,而是认真地考虑了一会,说:“冯尚书接任右巡御史,没有问题,按资历也该论到他了。卓郡守从前在六部轮职,外派数年,也该回来了。吏部乃六部之首,直接升任吏部尚书,算是破格,但是只要云梦泽剿匪顺利,论功行赏,问题也不大。只有瞿祭酒比较麻烦。”
“所以朕需要你想个主意。御史之职至关重要,冯举接任其一,算是朕的让步,另一位御史只能是瞿先生。”韩孺子不给赵若素劝说的机会。
赵若素又想了一会,“陛下是要立刻任命吗?”
“可以等一段时间,最多一个月。”
“一个月有点少,如果是三个月,事情会更顺利一些。”
“先说说你的主意吧。”
“以瞿祭酒的资历与官阶,直升御史台,必然遭到大量反对。”
“朕被困晋城之时,瞿先生带领众弟子由洛阳奔赴险地,直入匈奴大营,不卑不亢,其功甚大,不可以破格吗?”
“当然可以,不过论功行赏已经结束,陛下这时候单独重赏一人,只怕难服众心。微臣倒有一个主意,可以让瞿祭酒不费吹灰之力再立一功,进入御史台也将顺理成章。”
“嗯。”
“瞿祭酒现在国子监任职,而且是天下知名的大儒,陛下何不任命他为帝师?讲学数月之后,陛下若有所得,自当奖赏师者,多重都不为过。”
韩孺子点头,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此前的皇帝有过这样的做法?”
“这可以算得上是惯例,此前通常是太子之师获重赏,陛下稍晚一些,但是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