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妃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到京师做皇帝,也需要有人支持。如果一个内廷的秉笔太监能为自己儿子所用,确实有利于坐稳江山。可是……现在这个时刻太过敏感,在这种时候私自接见一个宦官,是不是不大好?
“回太后的话,这谷大用,臣看就不必见了。现在万岁还在服孝,不便接待外客,用这个理由把谷大用打发走就是了。再给他封上一份程仪,也没什么问题。”
蒋妃脸色一变,嗔道:“你这孩子胡说什么呢?现在圣旨还没到,哀家怎么就成了太后?这要是让别人听到,还当咱家有不臣之心呢。再说了,什么万岁啊,太后啊,臣的,怎么生分起来了。哀家说过,没人的时候,哀家便是你的娘,你与厚熜就是兄弟手足。说来可惜啊,以往秀嫦是有主意的,遇到大事,她都能替哀家拿个章程。可是她好端端的生了疫病,现在还没痊愈,弄的哀家也没主意了。这谷大用好象权柄不小啊,若是不见他,把他得罪了,是不是不大好?”
“不管圣旨来没来,在臣的心里,您始终是太后。”杨承祖边说,边站起身来,在蒋妃的示意下,乖觉的站在蒋妃身后,双手不轻不重的,在蒋妃的肩上轻捶起来。
“谷大用虽然是个遮奢人物,不过呢,全都是一股虚火。他没有根基的,万岁一道中旨,就能把他贬到南京去守陵,再不然,直接把他抓起来,也没什么问题。所以他就心慌啊,想着要在新君面前买好,以后依旧过他的太平日子。可是啊,这内相一职,注定要用万岁的心腹人,谷大用是前朝遗臣,用不得的。若是现在我们和这阉人走的太近,杨首辅的心里,怕是要不高兴了。”
一听到杨首辅三字,蒋妃也有些怯了“首揆啊,这可是得罪不得的,那按你说的办吧,无论如何,不能得罪了首辅。不过谷大用既然来了,那些传旨官怕是也快到了,你说说,我们这迎接的仪程,是不是太寒酸了一点?不要怕破费,不要怕花钱,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来人打点好。”
“娘娘放心,袁长史年老德高,做事稳妥,不会出问题的。咱们王府迎接来人,不需要太过奢华,那样反为不美。这迎接的章程,娘娘是看过的,按那个办,就可以了。您放心吧,这谷大用么,臣来对付他,不会出问题的。”
安陆馆驿之内,定国公徐光祚一行已经到了,不过看着身边少了个人,徐光祚忍不住道:“谷公公呢?怎么一眨眼的功夫,人就没了影子?这老阉奴不愧是能打仗的,跑的还挺快。”
驸马都尉崔元笑道:“徐千岁,谷公公想来,是去安陆王府拜见新君了吧?他们这阉人,这眉眼通挑,是看家的本事。若是这手本事没有,差事也就不必当了。”
张鹤龄则不冷不热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万岁刚刚大行,这就有人急着投奔新主子了。真是恬不知耻!”
第五百二十六章 龙起安陆(七)
梁储、毛澄两人互相对视一眼,说着些不相干的闲话,议论着安陆的风景人情,仿佛对所发生的一切根本不在意似的,走入了房中。一路上,张鹤龄类似的闲话已经说了不止一次,不过不出意外,每次都没人搭腔。
当初正德在位时,张氏一族靠着皇帝的威风,大肆聚敛财富。这样的行为,不可避免的要伤害一部分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的利益。如今皇帝没了,新立的皇帝又不是他们是属意的蜀王,那些占下来的利益,多半是保不住的,其心情肯定不会好。
接下来那些大族豪强的反扑,也不是那么好招架的,张鹤龄心情郁结,说话难听一点,也是情理之中。作为大明文官系统中顶阶的存在,这点涵养功夫总是有的,不可能真的与他发生什么争吵。
院子里,张鹤龄依旧在喋喋不休的抱怨着,指桑骂槐的骂着某些人忘恩负义,言而无信。两位老者微笑了一下,这小门小户出身的勋贵,就是缺乏涵养,连这点表面功夫都不会做,又能做成什么事?
毛澄看看馆驿的布置,点头道:“安陆这地方,确实是个福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仲德兄也算是有福气,在这里做长史,真个是逍遥赛神仙。我辈在京师之中为国事劳神,他倒落个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