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蒙古人支持,二黄旗旗主大臣,更没有能力抗拒多尔衮的力量,所以在皇太极死后,没什么争议的,皇帝宝座,就落在多尔衮的手中。
当然,各方对自己表示支持,大清团结的呼声又很大,所以多尔衮为快速登基,也作出一系列的妥协。
继续用大清国号是一,善待福临是二,登位后没怎么清洗是三,眼下情况看来,这些措施还是得力的,迅速稳定了大清国内局势。
当然,留给多尔衮的,还有令人焦头烂额的破烂局面。
辽东大败,光满洲兵,就战死了一万多人,盛京城内,几乎家家披麻,户户带孝。
此外还死伤很多蒙古兵,汉八旗更是几乎完了。
外藩蒙古各部,很多部落,也惨遭王斗抢劫,还是来回两次,到处光光溜溜,若无大清救济,很多幸存部落,一场风雪过来,可能就会永久的消失在草原之中。
更不谈,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各部,他们之所以投靠清国,还不了为了顺势占便宜?眼下便宜洞占到,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一部分蒙古人离心离德,已然不可避免。
更重要的,先前经过皇太极苦心经营,清国已然隐隐的,对大明形成了包围。
眼下这种包围圈,不出意外的,已经破洞处处,有等于无了。
第630章 反间与议和之计
不单如此,朝鲜国为对主子表示忠心巴结,辽东之战,派军一万多人参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说,右议政金自点,还被王斗活活烧死。
消息传回朝鲜国内,朝野大哗,亲明派,迅速占了上风,朝鲜国内,君臣上下,一样战战兢兢,惟恐大明发兵征讨。
后来大明虽然无力征讨,然亲明派蠢蠢欲动,而这时,多尔衮回到盛京后,由于国内粮米缺乏,又为安抚蒙古人,加大了对朝鲜国的压榨力度,更激起朝鲜上下不满。
然因为清兵的威胁近在眼前,大明无力陆路,或是跨海救援,所以朝鲜国上下商议后,还是继续奉清国为主,不过已没有往日那样恭谨,暗遣使臣前往大明,颇有些鼠尾两端的样子。
同时朝鲜国暗流涌动,有人暗议朝鲜国王李倧失德,又对胡虏奴颜婢膝,压迫国民,不配为主,颇有人想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