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王斗欣慰地看了二人一眼,没想到大明军官中,也有这么乐善好施之人。

余者韩朝,韩仲,林道符,迟大成,冯大昌等人也是纷纷捐钱捐粮,他们都不比温方亮与孙三杰二人富有,不过也算是尽到自己心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王斗回到宅院后,母亲钟氏对王斗说道:“作孽啊,听说此次山西大旱,饿死百姓无数?为娘也到堡外看了,浑河边上,到处是积尸,丢弃水中,真是太惨了。”

饥民云集州城之下,由于得不到赈济,饿死者众多。埋一尸,需要费钱数十文,保安州官府哪里埋得过来?尸体只是扔到河中,荒野上,任凭狗及乌鸦、苍鹰撕咬。

不过这容易产生疫病,特别是气温快要升高的情况下,王斗只是令一队队的舜乡军出城巡逻,境内有病死饿死的流民尸体,集体挖坑掩埋。浑河上的尸体也是尽量捞出来深埋。不说出于人道的考虑,就是这条浑河,也是王斗未来重要的耕作水源,王斗岂可让她被污染了?

钟氏又道:“听闻今日又有多达千人的饥民来到?堡外己有近两千的饥民了,我们舜堡救济得过来吗?”

王斗叹道:“孩儿只是尽力而为!”

这些饥民来到,为王斗带来了重要的人口,可惜现在赈济,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是遗憾。

谢秀娘此时肚子已是挺起,她沉默了一会儿,道:“哥,您赈济灾民,是大善人,秀娘无用,也想为你分忧解劳,我便组织堡内一些妇女,也出堡做一些事吧。”

钟氏道:“媳妇,你现在有了身孕,不可操劳,也罢,还是由我这个老太婆出马吧。”

谢秀娘道:“婆婆,秀娘无事,这是媳妇的一片心意,还望婆婆成全。”

钟氏知道这个媳妇外柔内刚,性子倔强,一片的心思,只是想为丈夫分忧解劳,见谢秀娘更是要跪下,劝说无用,只得叹气同意了。

王斗沉吟了半晌,道:“也罢,不过秀娘你得小心。”

……

崇祯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舜乡堡在东门外开设更大的粥厂,一鼓可活数千人。

消息传出,保安州各地都是吃惊,都在打听那舜乡堡的驻守军官是谁。听到这个消息,保安州城下又有近千饥民奔涌而来,几乎所有进入保安州的饥民都是云集舜乡堡下。

在王斗的要求中,架锅施粥,所熬的粥要达到“插上筷子不倒,解开布包不散”的标准。这样的粥,就算饿倒在地的饥民,用米汤灌之,再用稀粥接续与食,十者可救五六,快要饿倒的饥民可以全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