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相反,骑兵冲杀,彼此间相隔的距离都非常远。就像后世的汽车要保持车距,免得被追尾一样,骑兵之间,亦是要保持相对安全的距离才行。

中国的骑兵发展起于战国时代,到了汉武帝期间,由于北逐匈奴,使得骑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

然而,骑兵对于马匹、骑士以及骑兵意志力的要求,却是非常重要。

相同两个骑士,汉武帝时期的中国骑兵,就远远比不上匈奴骑兵。

汉代晃错曾在《言兵事疏》中,说匈奴有三大长处为汉军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第一条“上下山阪,出入溪涧”,就说出了匈奴马匹的强大适应能力;第二条“险道倾厌,且驰且射”,点出了匈奴骑士强大的控马能力;至于第三条,更是指出了匈奴骑士强大的意志力。

前面两条都好理解,至于意志力,很多人却是没办法领会。

其实,骑兵虽然有坐骑代步,但是他们却往往比步卒更加劳累。骑马长途奔袭、打仗,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骑士们长期骑马,就容易形成罗圈腿,大腿内侧也很容易被磨破。骑马奔袭颠簸起伏,一天下来,很多人都无法承受住这种折磨。

只有当骑士们骑术精湛,人马合一,能够在马背上吃喝拉撒以后,才会成为真正的精锐骑兵。

后世,把骑兵发挥到高潮的,正是宋代的几个外族。

辽国起于草原,他们之中的男子,自幼都生活在马背上,所以骑术都十分精湛。

及至后来女真人崛起,建立金国,他们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更是所向披靡。

而缺少马匹的宋朝,就成为这个国家肆意欺凌的对象。

到了蒙古人崛起的时候,他们在敌人眼中更是成了恐怖的象征。蒙古人把骑兵战术,推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优势,都被发挥到了极限。

蒙古人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军官世袭。

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蒙古人往往通过大规模的围猎来锻炼部队,对于儿童,也从小就专门训练他们骑马射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