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轩的心里也不禁跳动加距,因为汉国可以视为是赵国的延续,因此收复邯郸,对汉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过赵轩有些不明白,汉国不是要参加三国合纵伐秦吗,那么高原为什么说收复邯郸的机会已经来了?但赵轩对高原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既然高原说可以收复邯郸了,那么就一定可以。于是赵轩道:“你打算怎么做?”
高原道:“这段时间,尽可能向邯郸多派遣潜伏人员,再通知已经在邯郸城里潜伏的人,让他们准备武器盔甲,并且组织人手,一旦我们向邯郸进攻,立刻在城内接应,内应外合,一举攻下邯郸城。”
赵轩立刻道:“好,我马上就去安排。”说完之后,向高原告辞,离开了王宫。
而高原的嘴角却露出了一丝笑意,因为刚才赵轩的建议,让高原忽然想到了一个破解秦国以大梁为依托,抵抗合纵的战术,就是分路出击。
以前的战国时代是七雄并立,而赵韩魏三国位于七国中部,秦齐楚燕分列四方,而现在赵韩魏三国均被秦国所灭,因此秦国的领土向东大大的延伸出一块,形成了一个巨大了东“凸”形,而汉齐楚三国分从北东南三面,对这边凸出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半包围形状。
既然秦国打算在大梁集中兵力,阻挡合纵大军西进,那么自己当然没有必要集中兵力,强攻大梁,可以让齐国的军队屯集在大梁城前,和秦军对持,而汉楚二国的大军则可以趁虚从南北进击,以本国的国土为后方依托,从秦国的两肋切入,这样一来如果驻守大梁的秦军回军救援,则大梁空虚,齐军可以趁虚进取大梁,而如果驻守大梁的秦军依然坚守不动,那么汉楚二国的大军就继续进击,南北会师,彻底孤位大梁,截断大梁城和秦国的联系,然后要么趁胜西进,进攻秦国本土;要么回师向东,和齐军东西夹击,进攻大梁,而无论是那一种战术成功,都将改变目前的大局。
以前的合纵,各国都是先集中在某一地区合兵,然后再向秦国发动进攻,因此高原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性的受了影响,在考虑合纵的战术时,不自觉的陷入这种固定的思维当中。其实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墨守成规,一定尊守这种合纵的模式,而是釆用分路合击的战术,而且现在汉国能够通过飞鸟传书来传递消息,可以保证各国之间极时通讯,传递消息。
不过这种战术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高原只能指挥其中的一路军队,而齐楚两国的军队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那么这两国的军队能不能完成各自的任务,到是真不好说。楚国的军队还好一些,在某些时候,还是能够发挥相当强的战斗力,但齐国的军队,己有四十年没打什么大仗,在没有自己的指挥下,能不能独当一面,高原自己都没有底,毕竟这并不是高原能够控制的事情。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一个可以应对秦国的办法,而且这次参加会盟,也可以和齐楚两国商议一下,看看他们会怎样选择。
想通了这一点,高原的心情立刻好了起来,这才离开大殿,转回到后宫,然后下令,把所有的嫔妃都招集到乾清宫来,向她们宣布,自己将赶奔陶邑,参加三国会盟,并且决定,这一次带淳于钟秀一起前往。
因为李瑛鸿要代替高原,坐镇灵寿,主持大局,肯定是不能随高原一起参加三国会盟,而在高原的其他后妃当中,淳于钟秀的见识阅历最广,又精通政务军事,而且对齐楚两国的情况也十分了解,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可以和高原商议对策。
其他后妃对高原的决定并没有异议,因为其他人就算是跟着高原一起去了,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还不如留在灵寿。虽然这次高原还要带五百名驯兽兵前往,实际就是白灵族人,高原虽然不是白灵族人,但在白灵族中的威信力,仅次于云瑶,调动指挥白灵族人,并没有什么不灵的,没必要也带云瑶去。
另外白灵族人现在己经是汉国的一份,因此在重新编制了军队之后,高原也要求云瑶将白灵族的战士编制成六个军,每个军一千到一千五百人,另外有二百到三百名女子,平时聚集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军团,而在作战的时候,则根据战事的需要,分派到各军团当中去,因此白灵族的战士也都必须要学习和其他各军团,兵种配合作战,并且服从各军团的管理,不需要每一处都带云瑶去压阵。
这时蔺文清道:“夫君大人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高原道:“估计就在三五天之内吧,虽然陶邑并不算远,但也不能拖太久,早一些到陶邑去,也好和子房还有岳父大人商议一下。你问这个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