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页

商议决定之后,秦军立刻分兵,王贲、冯庆带军出发,赶奔蓟京而去,而杨端和带领秦军出战。

原来突袭蓟京成功之后,司马尚立刻用飞鸟传书告诉正在率军和秦军对峙着的陈咨。接到了司马尚的传书之后,陈咨也不禁大为兴奋,立刻通告给全军。代军的将士得知了这个结果之后,自然是群情兴激,士气高涨,随后陈咨才下令,率军出战,向秦军挑战。

本来前一段时间代军一直坚守不战,士兵们的劲头都有些憋不住了,再加上现在得知蓟京己经被司马尚突袭得手,更是士气旺盛,都恨不得和秦军大战一场。因此一个个都是斗志昂扬,自信满满。

可以说如果秦军真的闭门不战,代军的气势就会更高,因此杨端和出战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这时蓟京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出,除了少数几人之外,绝大部份秦军的将士都不知道,他们同样也都想和代军打一仗,在士气上到并不比代军差,完全还可以和代军打一仗。

果然,杨端和率军出战,双方在秦军的大营外展开了一场激战,这一次两边出动的兵力都超过了两万人,也是首次超达到万人以上规模的战斗,也是代秦两军在燕代边境接战以来,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斗。

不过代军固然士气高涨,但由于秦军的将士并不知道蓟京失守的消息,因此军心并未受到任何的影响,作战时依然保持着秦军强悍的战斗力,并不在代军之下,结果双方一共激战了三个多时辰,各自都伤亡了二三千人,最终还是不分胜负,于是各自收兵回营。

这一天的战事结束之后,杨端和也稍稍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今天总算是把代军给顶住了,只希望代军见到秦军仍然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之后,会从慎重起见,再度恢复对持,哪怕只是缓个二三天,也能让秦军腾出手来,毕竟现在秦军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击败对峙的代军,而是先收复蓟京。

但就在第二天,代军又来向秦军挑战,而杨端和也不敢大意,只好再次带军出战,又和代军大战了一场。而这一次代军投入了三万军队,秦军迫于无奈,只能也出动三万余军队和代军交战,因此战斗也再度升级,达到了五万人的级别,己经可以算是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

结果双方又激战一天,最终各自伤亡了三千余人,仍然不会胜负,又是各自收兵。而杨端和也不敢给王贲、冯庆派遣援军,因为王贲带领两万军队离开之后,秦军己不足五万,而二天的激战之后,秦军的伤亡超过了五千人,而且谁都不敢保证,在第三天代军会不会再来向秦军挑战。

果然就在第三天,陈咨再度带领代军,向秦军挑战。而杨端和也再次统军迎战,双方又激战了一天,各自又伤亡了三四千人,然后收兵。

双方在互相对持了十余天之后,一连激战了三天,规模都不小,而且伤亡都在八千人以上,但陈咨的心里有底,因为现在自已手下的可战兵力还有六万以上,并未伤筋动骨;代军已经攻占了蓟京,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而且在代郡还有十万的预备军队,因此就算是自已的军队和秦军拼光了,也能够马上得到补充。于是就在第四天,陈咨又率军出击,再向秦军发动挑战。

而杨端和现在却有些顶不住了,一来是秦军的兵力本来就不足五万,激战了三天之后,剩下的可战之兵只剩下四万余人,如果像这样再打三天,秦军恐怕就耗不下去了;二来是就在第三天,王贲派人给杨端和送信,催促杨端和尽快派遣增援的军队。

原来这时王贲率领秦军,己经到达蓟京附近下寨,代军己经占领了蓟京,四门紧闭,严守城池。而王贲在蓟京的郊外又收陇了数百名秦军的残军,其中有几十名士兵还是从蓟京城里逃出来的。而经过了王贲详细的询问之后,现在基本可以确认,代军突袭蓟京的兵力不在两万以下,而且王剪确实是被困在蓟京城里,生死不知,有的士兵还告诉王贲,他亲眼见到王剪率军退回到了府邸中驻守,被代军包围,但没有人知道王剪现在是生是死。

王贲一来是担心父亲的安危,心里十分焦急;二来他也还抱有一定的希望,如果父亲只是被代军生擒,而并不是战死,那么只要攻下了蓟京,就还有救出父亲的希望。只是王贲虽然带来了两万军队,但因为是轻装出发,并没有带攻城的器械,当然无法进攻蓟京,而且就连随军的粮草也带得不多,三天之后,仍然不见杨端和派遣后续的军队和辎重,但自己军中的粮草却吃得差不多了,因此王贲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于是才写信催促杨端和,让他赶紧将后续的军队、辎重还有攻城的器械给自己派过来。

其实这时杨端和也是焦头烂额,前有代军咄咄逼人,后面王贲又在不断的催促自己,因此在无奈之下,杨端和也不敢再决出兵迎战代军,只好下令,命秦军坚守营寨,不与代军交战,同时又抽调了一万军队,押送着一部份粮草器械物资,赶去增援王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