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一些船上的秦兵极力的抢救水中的同伴,但落水的秦兵太多,而毎一艘船厷从北岸出发时都已经装满了秦兵,根本没有多少空间在容纳抢救上来的秦兵,结果有几艘船因为抓着侧舷的人太多,而且船只的载荷又过大,结果反而在河水中翻覆。
到了后来,没有船只再敢救人,因为落水的人实在太多,不仅根本就救不了,而且还会连累自己,因此只要是有水中同伴向自己的船靠近过来,就用枪刺箭射,并拿剑猛砍抓着船舷的手,然后大把大把的从船舱中将砍斩的手指抛落到河水中。
惨叫声、哀叫声、呵斥声、怒骂声,充斥着整个河面,场景惨不忍睹,令人不敢再看下去。
杨端和乘坐的座船,虽然也遭到了两艘火船的撞击,但十分幸远的是并没有被勾住,而船上虽然也被火势蔓延,但这条船的体形较为庞大,船上的火势并不大,因此一时半会还沉不了。而杨端和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这个时候总算还能保持着冷静,极时下令调头返航。
应该说杨端和的命令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座船是最后离岸的一批船,这个时候离岸边并不远,因此极时的调过头来,向岸边驶回,还是有很大的希望驶回到岸边的。
果然,在回航的过程中,连续撞到了好几艘同伴的船,好在的他的船只体形较大,因此撞起来也大占优势,每次都将别的船给撞开了,但就在距离岸边大约还有一百多步的时候,被一艘火船迎头撞上,结果船上顿时燃起了大火。不少士兵、船工都大为惊慌,纷纷想弃船而逃。
而这时杨瑞和到是表现出一个名将的素质,他首先命几名亲兵制住要跳船逃跑的船工,并拔出佩剑,连斩了两名士兵,然后厉声呵斥士兵,不会水的人,跳到水里也是死路一条,因此只能留在船上,全力驶回岸边,才有逃生的可能。总算是极时将士兵稳定了下来。随后命令船工,不要理睬火势,全速划船靠岸,又士兵尽力扑火,就是扑不灭火势,也尽量阻止火势的蔓延。
结果在杨端和的极时控制和冷静的指挥下,这艘燃烧着大火的船,终于极时的驶回了岸边,船上的士兵、水手也都平安的上岸。
第394章 渡河之战(四)
杨端和虽然平安上岸了,但在黄河中至少还有超过三百艘各种船只在挣扎求生,而且绝大部份船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火焰,带个黄河上烟雾迷散,呛人肺腹。
而这时联军的船队发动了三批火船进攻之后,也终于进入战船进攻的阶段,以十艘大船为主,排列成两行纵列队形,顺着水流驶向战场。
这十艘大船都是用可以容纳百人的大船为基础改造,整个船体做成了全封闭结构,外层还蒙上生牛皮,可以遮蔽箭矢,而且船只的侧舷被做成下宽上窄的正梯形,这内倾式结构是古代早期战船的常见结构,可以使船只行驶得更稳定,缺点是降低了行船的速度和灵活度,另外也容易上浪。叧外当两船接舷时,因为侧舷是内倾的,因此敌人难以进行跳舷作战,而且在船头还加装了铁锥,可以用于撞船作战。
而船内分为两层,下层为仓储和划船舱,共计有十二对长桨,如果全部桨力开动,可以使船速大大提升。而上层为作战舱,可以装入五十名士兵,使用的武器以弓弩为主。并且还装配了三架床弩,正面,左右两舷各设一架,并在左右两舷各开十四个舷射箭窗口,进入战场之后,左右的舷窗打开,可以对敌人进行射击。
另外,在出战以前,所有的船只都浇上黄河水,这样就有了一定的防火能力,不怕敌人用火攻战术。
虽然在高原看来,这样的船只改进十分简单,但在这个时代来说,这却是第一种专门用于水战的战船,使战船完全成为水战的主要武器,而不是一个只是用来装载士兵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