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而且现在代郡的物资十分丰富,加上这一次运回来的物资,现在代郡屯积的粮食达到二百七十佘万石,在代郡城内城外,各建了一座粮仓,都可以容纳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其他的物资还有盐五十余万斤,青铜、铁一百二十余万斤,黄金五千余镒,战马二十万匹等等。

虽然高原入住代郡之后,制定的税赋都不高,但得益于这两年以来连续打了好几场胜仗,而且毎一场胜利都大有收获,另外现在还开通了和齐国的商路,以后各种物资都可以源源不断的涌入代郡来。

物资的丰富,也使代郡的基本配套设置进一步建全,这时整个代郡地区一共开设了二十间学校,其中有十五间学校都是争对十岁以下的小孩子。

虽然加强教育是一项长远投资,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很难见到实效,但高原仍然坚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对教育增强一些,由其是争对十岁以下的小孩子的教育,而这一点也得到了许多从赵国迁到代郡来的学者,如田子方、公孙龙等人,对此也大加称赞,而在政府中也有不少的官员也对这一项政策十分支持。

最后才是赵轩向高原汇报锦衣卫的情况。

现在锦衣卫的机构全部都已经组建起来了,而且在代郡的布点也都基本完成,代郡各地发生的各种事情,几乎全部都逃不出锦衣卫的耳目,由其是秦国设在代郡的情报点,己经被锦衣卫牢牢的监控起来,秦国的情报点实际完全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已经没有多少秘密。可是说只要高原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将秦国的情报点端掉。只是高原坚持保留秦国的情报点,才一直没有动他们。

而在代郡以外的地区,现在也己经开始在赵地和燕国布点,收集这两个地区的消息,并且可以通过赵地也收集到一些秦国的消息。

当然代郡也不是没有遇到问题,现在代郡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工匠,代郡本就是赵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工匠极少,现在的工匠大多都是从赵国迁移过来,但就是这样,现在代郡的在籍工匠也不足五千人,和代郡的人口相比,也相差甚远,这是限制代郡发展的最大桎梏。

第349章 战略规划

听完了众臣的汇报之后,高原也点了点头,总体来说,现在代郡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毕竟代郡过去可是赵国最落后的地区,四个郡的全部人口加起来,也只有一百多万,要不是从赵国迁移过来大量军队人员,又从燕国迁来了大量的人口,也到不了现在的发展情况。但代郡毕竟是基础太差,而且突然又激增了五六十万的人口,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工匠不足的桎梏,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只能慢慢来吧。

因此高原还是对所有的官员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众人几句,让他们继续努力奉公,然后才让其他官员离开,各自回各自的署所办公,但留下了宁戚、申慎、赵轩、张良四人,商议大事。

等其他官员都离开之后,高原这才对宁戚、申慎、赵轩把这一次自己齐国之行的经过,还有和齐、楚、魏、燕四国搭成的协议,以代楚出兵出力,援助魏国抵抗秦军,燕齐供应粮草物资的结果都讲说了一遍。

然后高原才道:“按照我的估计,最多三个月,最少一个月,秦军就会出兵进攻魏国,因此我们也要做好所有的准备,随时都可以出兵救援魏国,好在是目前我们的军队物资都十分充足,而且这一次救援魏国,不仅仅是要保住魏国,同时也是我们代郡趁机扩张的一个好机会,对此我和子房己经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请子房向大家说明。”

自从在返程的路上,张良向高原讲说了自己对代郡发展的规划之后,两人又经过了几次交谈,对张良提出的这个规划进行了细化和修正,只是燕国正在准备刺杀秦王政的事情没有说。因为这件事件关系太大了,高原别说是没有告诉张良,就连代郡的其他所有官员,包括李瑛鸿都不知道。

不过刺秦对张良提出的发展规划影响并不大,而且高原对刺秦之后的情况也有预案,因此经过了两人的协商之后,张良的规划形成了一个分为三步进行的战略计划,第一步就是救援魏国,并借魏国之力,消耗秦国的力量;第二步则是趁着秦国的国力减弱之后,进攻燕国,夺取燕地作为建基立业的基础;第三步是在稳定了燕地之后,再进取赵地,合燕赵两地,与秦国抗衡。

听了张良的讲说之后,宁戚、申慎、赵轩也都大为叹服,因为三个人都知道,代郡的先天不足,基础薄弱,很难有发展壮大的机会,而且在秦国的强势压迫下,也不会给代郡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虽然他们都知道,代郡不能够坐以待毙,但不知道应该怎样发展扩大,而张良的规划,确实是为代郡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而且也确实有一定的成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