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页

众人听了之后,小声议论了一阵,有不少人都发言表示赞同高原的这一个建议,毕竟经过这么多年,众人都知道,匈奴的行动太快了,官府的军队在大多数的时候根本就来不及救援,这一次是正好撞上了高原的军队,才侥幸逃过了一劫。因此加强每一个村子的战斗力,防御能力,当然是好的。

高原又道:“而且我们也会为每个村孑提供足够的武器盔甲弓箭等等武器,并且派人来训练村民们战斗、守城、阵法等等。”

听了高原的这一条之后,众人也都有些兴奋起来,如果真的能够得到官府的这些帮助之后,确实可以大大提高每一个村子的防御力量,毕竟匈奴都是骑军,并不善于攻城。如果一个村孑真能坚守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匈奴估计就会自已撤军了。

这时高原又道:“我只对大家有一点要求,就是一旦我们要对匈奴开战,每个村孑都要出人出力,另外我每隔几个月会派遣商队过来,和大家交易,价格绝对公道,而大家需要什么,可以向商队提出来。”

他一说完,己有人欢呼起来,因为这一带的经济十分落后,而且生产也不发达,许多生活用品都极缺,如果定期有商队来到这里,用村里的兽皮、牲口等交易盐、布、粮食等物品,确实可以给百姓带来不少的便利。因此自然受到众人的欢迎。

卫昭道:“这是当然,主公这是为我们做的一件大好事,以后只要是主公有用到我们的地方,我们每一个村孑都是责无傍贷的,大家说是不是啊。”

其他人听了,也都纷纷表示同意。高原也点了点头,心里也暗暗的高兴,看来事情比自己想像中的要顺利的多,借助匈奴的威胁,不就把雁门关外的居民都按照军队的编制组织起来了,虽然说现在只是用来对附匈奴,但等把雁门关外的居民组织起来之后,慢慢的引导,也同样可以让他们为自已和秦国作战。

第235章 迎战匈奴军(一)

三天之后,凌风快马赶回来向高原报告,姜桓武的一行人在诸间泽边确实发现了匈奴的临时营地。而且这时匈奴军集合了六七千人马,正在高原这边赶过来,似乎是要为上一支被高原击败的匈奴军报仇。这时姜桓武正率人跟在匈奴大军附近,继续严密的监视匈奴的动向,而派凌风带着两个人赶回来向高原报告。根据匈奴军队的行军速度,应该还有一天的时间。

高原本来就想去攻击匈奴,现在匈奴军队主动找上门来了,高原当然不会放过,而且这时驻守在雁门郡的雁门军团,还有高原从代郡带来的军队也都已经赶来和高原、袁选汇合,除去上一战战死和受伤的士兵以外,现在一共集中了大军一万七千余人,在兵力上大约是匈奴军队的近三倍,因此完全俱备了围歼这支匈奴军队的实力。而且现在各村的村长都还没有走,正好也可以在这些村长的面前展示一下武安军的实力。

于是高原也立刻布置起来,首先派凌风等人继续监视匈奴大军的动向,每隔一个时辰,都必须向自己汇报一次匈奴大军的动向,同时又命袁选从雁门军团中派出两千骑军,去迎击匈奴大军,不过这一战许败不许胜,把匈奴大军引到村边来。

同时高原又向卫昭要求,购买村里所有的马牛羊牲口,将它们放置在村前的空地上,引诱匈奴军队上当,并且安排一些村民放牧,一旦发现匈奴的军队到来,就立刻扔下所有的马牛羊牲口,逃回村去,而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武安军来处理了。

卫昭听了,二话没说,立刻回村下令,将村里所有的牛羊全部起赶了出来,一共有二百多匹马、三百多头牛,另外还有一万多头羊,虽然牲口的数量和高原想像中的有一定的差异,但也还箅是差强人意了。另外卫昭还派来了一百多村民看管这些牲口,并应高原的要求,还安排了一些妇女和幼儿。因为这一带的居民受胡风影响很大,因此有不少妇女、幼儿也都能够骑马,然后高原又下令,其余军队分别埋伏在村孑周围,而自己和李瑛鸿则亲自带领一千骑军,躲藏在村子里面,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次伏击匈奴,是以村为核心,二来也是安定村孑里的人心。

分派完毕之后,各路武安军的军队立刻分头设伏,高原和李瑛鸿又进了村里,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驻扎在村边的武安军大军就四散消失,无影无踪。而卫眧也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让高原和李瑛鸿居住,并且作为这一次作战的临时指挥部。

高原在桌子上铺上地图,听侯着特战士兵的报告,并且在地图上一一标出匈奴军队前进的位置,然后调整着自己的布署,而李瑛鸿则在擦轼着自己的武器,跃跃欲试。因为自从入主到代郡以后,李瑛鸿就再在也没有出战过了,这次对燕国的战斗,李瑛鸿就被高原留下来坐镇代郡,尽管也发生了豪强叛乱的事件,但这一事件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而且在平息豪强叛乱的过程中,李瑛鸿主要是全面坐镇指挥,根本没有出战的机会。

这一次随高原一起出来寻视,没想到在雁门遇到了匈奴,李瑛鸿也总算是等到了出战的机会,自然是要好好的大杀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