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页

第230章 移民

太孑丹离开之后不到一个月,燕国赔偿给代郡的第三批粮食人口也运到代郡,这一次到来的,是三十万石粮食和大约十四万的人口,而司马尚也如约退出了居庸塞,回到上谷驻扎。

上一次到达代郡的人口,己经都被迁到了云中郡,这时也己经在云中郡安置了下来,主要的工作是开渠。因为这个时候开垦农田己经是来不及了,因此只能做一些准备性的工作,为明年开春之后,开始插种粮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开渠引水就是开垦农田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由于代郡官府仍然釆用的是以工计酬的方式,而且明年开垦的田地也是归这些人私人所有,现在开挖河渠也是为了明年开垦田地做准备,因此迁移到云中郡的燕民也很快就安定下来,每天努力的工作,为自己的将来而辛勤的劳动着。

但经过统计之后,从燕国迁移来的百姓一共有四十五万六千七百二十七人,其中青壮年男子超过了十万人,如果加上青壮年的妇人,劳动力可以达到二十万以上,如果在加上可以参加一定程度劳动的老人和少年,总劳动人口差不多接近四十万人,可以说给代郡带来了一大批劳动力。不过在路上因各种原因,死亡了三百五十一人,主要是年纪大的老人或是年幼的小孩,在这个时代,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都难免会有一些伤亡,这一次的损失己经算是微乎其微了。

不过经过统计才发现,居然有三四万人不是被武安军俘虏的家眷,原来是燕国朝廷为了多收土地,将一批死亡士兵的家眷加塞到迁移的百姓中,被送到代郡来。

高原见了,也有些哭笑不得,看来燕国再不进行变法革新,就真的没戏了。不过这一批人即然己经送来了,高原当然也不好再送回去。而且这批人中男孑不多,但女孑却不少,其由是青壮年的女子,差不多有两余万人,另外还有一万多是幼儿,男女的人数大体相当。因此这一批人基本都是孤儿寡母。

因为当初高原是带着十几万军队入主代郡,其中有近一半人都是半棍,也造成了代郡的人口男多女少的失衡局面,因此这一批孤儿寡母正好用得上。

于是高原也下令,新来的一批燕国百姓中,家庭完整的立刻送到云中郡去安居。而单身的女孑则都留在代郡,和光棍的士兵相配成亲,组成家庭。结果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代郡地区几乎村村都在办喜事,吹吹打打的喜庆之声几乎就没有间断过。而且高原也做出决定,给每一个新组建的家庭发给五百钱作为贺礼,因此也让这些成亲的士兵,还有燕国来的妇女对高原感激不尽。

这时代郡的总人口数量也全部都统计出来,总共有三十八万六千二百八十三户,一百九十二万七千四百八十五口人。其中十六岁到四十五岁的青壮年男子大约有六十五万人。

如果按这个比例,在保证代郡地区最基本的社会生产条件下,最多可以征集到三十万左右的军队。不过这是在境内,对后勤要求并不高的情况下作战,如果要长时间远离本土作战,则人数至少减半,只能出动十到十五万的军队。但就是这样也确实不算少,毕竟现在高原才多大的地方呢?而且在近几年以内,高原也不大可能发动大规模的境外战争。

现在己经是八月底时间,离毎年的秋收只有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时间,既要给田里的禾穗浇水施肥、还要防止鸟雀啄食、虫病灾害,以及有人偷割,甚至是野兽的侵扰,所有的村子在这个时间都组织了护禾队,每天晚上就守在田边,因为如果在这个时候不下只功夫,一年的辛苦,也就百废了。

于是高原也下令,所有农户一率停止练兵,让他们能够全力的投入到最后的田间劳作中去,并且命令武安军的士兵,流轮分驻,帮助各村庄的农户保护田里的庄稼。

而这时基本没有别的事情,于是高原也决定亲自护送燕国的移民去云中郡,同时也是去巡视雁门、云中两郡。巡视地方,亲自观察民情,了解地势形胜,抚慰边郡吏卒,以安国人,这都是中国古代君王的惯例,而且高原入驻代郡己经快一年的时间了,因为迎战燕军时己到过上谷郡,而在到雁门、云中两郡去看看,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因此代郡的众官员们对此也都没有异议。

不过李瑛鸿得知高原要去巡视雁门、云中两郡,立刻也要和高原一起同行,而高原一想,现在反正也没有别的事情,豪强势力也被打压得差不多了,而秦国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来进攻代郡,因此就算不用李瑛鸿在代郡坐镇,也不会有问题,于是高原也决定,这一次不仅带着李瑛鸿,就连云瑶、耿燕羽两人也随自已一起前往,就当是带着她们一起郊游一番。

尽管现在高原还没有称王,但实际也算是一方的诸侯,因此出巡也不能简单,高原决定,从武安军团中抽调骁骑军、背嵬军各四千人,又从特战队中抽调两百人,以及正将杜义,副将纪华;背嵬军正将赵江、副将晃雷,还有特战队的姜桓武、凌风等将领,还有耿忠随高原一起出巡。而留下宁戚、申慎、赵轩、季逢孙等人留守代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