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那么燕国会不会应秦国的要求,出兵来进攻代郡呢?高原也有些拿不准把握,毕竟现在的国际局面确实太过于复杂了,在和燕国结盟上判断错误,高原也不敢轻易的做出简单的判断。不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高原还是下令,让驻守上谷郡的司马尚做好准备,加强防御,并且派出大量探子,严密的观察燕国的动向,一旦燕国真的要出兵进自已,那么自己也只能奋力迎战了。

本来,完成了代郡的土地淸查和户籍划分之后,高原打算将新法令推行到新占领的三郡中去,但现在燕国有可能进攻自己,因此高原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暂时停止不动,能弄清楚了燕国的真正意图之后再说。另外高原也清楚,就是在代郡,地方豪强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尊守新法令,高原己经收到了几个报告,有不少地方豪强频频聚会,就是在商议怎么来应对自己。

当然,如果高原和军队坐镇在代郡,自然不会怕这些地方豪强有什么举动,不过一旦燕国出兵进攻代郡,自已就必需出兵抵抗燕军,代郡空虚,如果这些豪强势力再闹出一点事情来,自己可就是内忧外患,双线作战了。因此尽管不知道燕国会不会出兵,但自己也必须先想好应对的方案来。

首先自然是要在代郡留守足够的兵力,这一点到并不难,虽然现在的常备军并不多,但还有十余万传业的军队,都在代郡境内安置,这一批人本身就正规军队,拉起来就可以作战,因此兵力并不是问题。关建是尽快击败燕军,只有在短时间内击败燕军,才能震慑住地方豪强势力,那怕是地方豪强势力真的闹起事来,只要是击败了燕军,也可以及时赶回来救援。就是怕双方打成消耗战,不仅旷日持久,而且现在高原也耗不起,如果真的要打仗,最好也要在三个月内结束。

因此高原不仅要想好留守代郡的布置事情,同时还要构想几个能够尽快击败燕军的方案,也确实让高原费尽了脑筋。当然,最好的结果还是燕国不出兵。

只是原望虽然美好,但现实却非常无情,四月中旬,高原收了司马尚发到代郡的消息,燕国出动大军二十万,进攻代郡,领军的主将是燕太子丹,副将是太傅鞠武、上卿田光和原来的秦将樊于期。

樊于期本是秦国的大将军,曾和桓齮、王剪、蒙武并列,但后来他随同王子成蛟发动叛乱,结果兵败之后,逃亡到燕国避难,但家属都被秦王政所杀。而当时太子丹正在广招人材,决定收留樊于期,但太傅鞠武却担心收留樊于期会遭惹秦军攻击,于是太子丹只好把樊于期安置在匈奴境内。不过这一次秦国要求燕国出兵攻代,对樊于期也就网开一面,装不知道。

得知燕国到底还是出兵,高原也立刻下令,征集三万军队,准备迎战燕军。

第195章 燕国出兵(二)

“什么?让我留在代郡?不行,绝对不行。”李瑛鸿还不等高原说完,就把头摇得向拨浪鼓一样,“我早就说过了,我会陪着你一起战斗,因此你想把我留在代郡,是绝对不行的。”

高原把李瑛鸿揽在怀里,笑道:“其实把你留在代郡,也是为了帮我?”

李瑛鸿怔了一怔,道:“留在代郡怎么帮助你呢?”

高原摇了摇头,道:“其实燕国一项兵势不振,虽管这一次燕国派出了二十万大军,但也并不可怕,我最担心的其实还是在我们内部,你知道这几个月以来,我们在代都推行新法令,抑制豪强势力,虽然现在豪强势力虽然都尊守了我们的新法令,但在他们心里,一定是不会甘心的。现在燕国出兵,我们必须举兵迎战,代郡空虚,这些豪强势力很有可能会在这段时间里,聚众闹乱。因此在代郡必须要留下一个我能够绝对信任,而且能够控制得住局面的人坐镇,我才能够放心的领军出击,迎战燕军,而现在我能够信任的人,只有你了。”

听了高原的话之后,李瑛鸿也沉默下来,因为高原说的并没有错,现在代郡新法令推行才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虽然靠高原的铁腕压制,施实得还算顺利,但毕竟时间太短,这些制度都还没有稳固下来,一旦高原带兵出征,就很难保证地方豪强势力不会趁这个机会闹出一些动静来。因此高原要留下一个靠得住的人坐镇代郡,也是完全应该的。而且确实只有自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李瑛鸿思考了一会儿,才点了点头,道:“好吧,我答应你,这一次就在代郡留守。你尽管放心出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