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页

王剪是精通兵法的人,而且也参与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决策制定,对国策也有一定的了解,并不是一般只懂打仗,不懂国策的大将。知道如果自己这一支秦军全军覆没的话,对秦国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是全方面的,甚至要远胜过当年的长平之战。

毕竟当年的长平之战秦国还是惨胜,损失的虽然是国力、兵力,但由于在军事上大获全胜,对秦国的国势、军队的士气并没有受到什么打击,秦军的强悍还是天下公认的,因此秦国仍然可以保持对山东六国的优势。但这一次却是秦军惨败,甚至是全军覆没,尽管在物资兵力上的损失,未必比得上长平之战,但对秦国国势、士气上的打击,要远胜过长平之战。

虽然秦国也不会从此就衰弱下来,仍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但秦国统一天下的计划,至少要推迟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而这其中又将生出无数的变数来,比如六国之中,再组成合纵,或是出现明君强臣,变法图强。由其是赵国,说不定李牧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取赵王而代之,以李牧的才能,只要有五年的时间,就一定能使赵国重新强大起来,成为秦国的最大对手而如果现在秦军撤退,虽然也是失败,但只要能保住现在的军队,不是全军覆没,也就并不是一场惨败,只是一场正常的失败,对秦国来说,这并不是不能接受,秦国以来也不是没有失败过。秦国的国势、士气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虽然不行,但十万人以下的战斗,随时都可以发动,就算李牧当上赵王,也不可能有从容变法图强的机会。

于是王剪经过了再三考虑之后,才终于做出决定,放弃秦军的大寨,撤到仇由去驻守。因此高原等人发动的进攻才会如此的顺利,也可以说,高原确实是运气不错,占了一个大便易。

不过秦军只是撤退,并不是溃败,而且王剪、李信、羌瘣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精通兵法的名将,在他们的组织下,秦军的撤退有章有法,先后有序,而且断后支援的军队也都依次撤退出了秦军的大寨,并没有出现混乱,也显示出秦军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并不是被赵军击败的。

但秦军毕竟是撤退了,也就表示秦军己经承认失败,而赵军也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李牧也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经时了差不多八个月的时间,自已废尽了心神,使尽了各种手段,总算是击败了秦军,确实是不容易。

但秦军撤退了,当然也是要追击,到不是一定要把秦军赶尽杀绝,而是尽可能把秦军赶得远一点,以防止秦军又卷土重来。

第128章 挑战

追击秦军,当然是以骑军为主,战车也有发挥的空间,因此赵军阵中的骑兵、战车兵也都纷纷上车上马,向秦军追赶。

这个时候高原训练出来的新式骑军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首先冲入秦军的大寨中,找到了高原等人,将他们的马匹和骑战用的武器都送来,众人也纷纷更换武器,翻身上马,向秦军追赶了下去。

而赵轩的任务也己经完成,追击秦军并不是他的责任,因此他并没跟着高原等人一起去追击秦军,而是准备转回到李牧的身边去,高原当然知道,赵轩并不同于普通的将领,而且现在的战场的形式一片大好,也不再需要赵轩,也就没有挽留赵轩。

就这样赵轩和他们分手,高原率领骑军去追击秦军,而赵轩则返回去找李牧。

虽然这时秦军已经撤退了,但因为在秦军撤退之前,正在和赵军全面交战,就箅是王剪,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秦军全部都组织起来,一下子全部带走,总是有一部份秦军要留下,和赵军纠战,无法及时撤退。因此这时在秦军的大寨中,还残留着数千秦军,有人还在继续的负隅顽抗,也有人在努力向外冲杀,希望能冲出重围,逃出大营去和大队汇合。

尽管这一批人已经改变不了现在战场的大局,但赵军想要把局势完全平定下来,控制大寨,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来清理这些残留的秦军。这也是李牧派兵追击秦军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给平定大寨、完全控制往大寨的局面,争取时间。

不过现在大寨中也十分混乱,到处都是双方士兵的尸体、残碎的战车、帐篷、还有不少地方都有零星的战斗发生。赵轩当然不想在这里多做纠缠,因此也尽量避开这些局面,尽可能找一些避静,人少的地方,有时甚至还会绕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