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道:“叫鸳鸯阵。”
听到这个名字,看台上的众将也不禁都笑了起来,袁选道:“高大夫,我倒是听说过天地风云龙虎蛇鸟八阵,还从来没有听说过鸳鸯阵。”
高原也笑道:“因为这个阵法左右相同,形似鸳鸯结伴,因此得名,不过如果因为这个名字而小看了这个阵法,可是要吃大亏的。”
袁选也笑道:“好啊,我倒是真想看一看,这个鸳鸯阵到底有什么厉害的。”
鸳鸯阵其实是近二千年以后,由抗倭名将戚继光创建,是一种将众多兵器溶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长短配合,攻防一体,专用于近身白刃格斗的小型阵法。
戚继光创建的鸳鸯阵是由十一人为一组,设队长一名,籘牌手二名,狼笼手二名,长枪手四名,镋钯手二名,作战时由队长指挥全队,以籘牌手挡箭,狼笼手掩护四名长枪手进击,镋钯手付责掩护侧翼、警戒、支援。这十一个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配合作战。并且还有变化的五行阵,三才阵等等,在步兵作战中的威力极大,居说在戚继光之后数百年,一直到冷武器时代结束之前,都无法可解。
当然高原并非是完全照搬戚继光创建的鸳鸯阵,尽管这个阵法的威力巨大,但高原也不会一味的生搬硬套,毕竟时代不同,而且作战的环境也不同。当年戚继光创建的鸳鸯阵主要是和倭寇作战,针对倭寇的个人战斗力虽强,但主要的武器是武士刀这样的短兵器,缺少远程武器,没有骑军等等而设,因此戚继光也并没有在鸳鸯阵中加入弓弩手等远程武器。
其实就是戚继光也没有在任何环境都一味的硬套鸳鸯阵,在戚继光后期镇守北方的时候,就对鸳鸯阵进行了一些修改,并又加入了手铳、鸟铳等远程的火器,使鸳鸯阵的威力更大,而且还俱备了一定的对抗骑军的能力。只不过在戚继光驻守北境的时候,真正发生的战事不多,因为鸳鸯阵在北方战场,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军进攻中,到底能够发挥多少威力,并没有在实战中得到检验。不过以戚继光的才能,也应该不会差到那里去。
高原只是根据鸳鸯阵的原理,进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把人数扩大到十五人一队,仍然设队长一人,付责指挥全队。阵列最前占的是两名盾牌手,使用的是高度超过四尺的大盾,付责保护全队,另外盾牌手还配合一把新制的战刀,可以和敌人进行近战。
狼笼这种武器,其实是南方特产的一种竹孑,简单得说就是一种枝枝丫丫很多,可以攻击的范围很广的武器,后来戚继光驻守北方之后,就改用铁铸的狼笼。而现在高原一时找不到类似的武器,而铸造也是来不及了,因此暂时用两名长戟兵来代替狼笼手。在长戟兵的后面,仍然是四名长枪兵,而在长枪兵之后的两名镋钯手,高原用双刃斧兵来取代,而且每名双刃斧兵还配有一面小圆盾和五只标枪。而增加的四个人分别是弓箭手、弓弩手各两人,付责远程攻击,毎人也配一把剑,可以近战。
交战时前排的十人伏地,首先由弓弩手进行远程攻击,等和敌军接战时,盾牌手和长戟兵付责挡住敌兵,掩护四名长枪手进攻,双刃斧兵用标枪投射,如果敌军从两侧进攻上来,双刃斧兵就改为近战,保护全队的侧翼。而弓弩手伺机而动,根据战场的情况,或用弓弩进行远程射击,或协助双刃斧兵掩护全队。另外如果前方有同伴受伤阵亡,也马上填补上去。同时每一个小队之间,保持五到六米的距离,保持齐头并起。
总之无论人数怎样变化,但始终都是坚持团队作战,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长短配合,互相协助,整体对抗敌军。这才是鸳鸯阵的精髄所在。
不过高原虽然也知道,鸳鸯阵是一个十分厉害的阵法,但都是从历书中看到的,毕竟没有真正使用过,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心里也没有太多的底,只是组建了十个鸳鸯阵小队,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训练之后,鸳鸯阵的威力也开始发挥出来,在进行对抗训练中,与同样人数的对手对抗,鸳鸯阵取得了完胜,按照对抗训练的规侧,一共杀死对方一百零七人,而自身仅仅只损伤了十三人。
把对手的人数扩大到一倍之后,鸳鸯阵依然能够轻松取胜,在差不多半个小时的对抗中,一共杀死对方一百五十七人,而自身的损失是四十一人。
到了这个时候,高原才完全相信,鸳鸯阵确实是一个在步兵近战中十分有用的阵法。这才扩大了训练的士兵人数,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训练,高原一共训练了六十个鸳鸯阵小队,共九百人。不过由于训练的时间不少,因此暂时还没有训练鸳鸯阵的变阵,五行阵和三才阵。但现在也可以在全军面前展示这两个多月以来的训练成果。
这一次对阵,高原出动了二十个鸳鸯阵小队,一共是三百人,对阵袁选部下的六百名士兵。因为是对抗训练,因此士兵都是使用的木质武器,当然高原部下士兵使用的刀、双刃斧等武器都是由军中的木匠刚刚制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