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夺取井径大寨的过程非常顺利,虽然秦军在井径大寨中留下了三万军队驻守,但都是一些辅助后勤士兵,战斗力并不强,而且防守的面又很大,因此赵军并没有费多大的力,就攻破了井径大寨。而秦军留在井径大寨的粮草物资也全被赵军缴获。
由于井径大寨是秦军北线的基地,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秦军在这里屯集的粮草物资极为丰富,再加上战场上缴获的其他物资,赵军仅粮草一项,就有五十余万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约合四十公斤),另外还有数百辆各种车辆,马匹二万余匹,牛羊牲畜数千只,而枪戟戈剑、盔甲旗帜更是不计其数,抓住秦兵俘虏达到两万余人。因此在这一战之后,赵军的收获极大。
李牧也下令,杀牛宰羊,全军欢庆番吾之战的胜利,而且在这一战中,高原和他组建的骑军再次立下大功,几乎起到了决胜的作用,虽然桓齮是死于车祸,并不是被那一名赵兵所杀,但却是因为高原的追击所致,因此李牧也做出决定,以高原在这一战中立下首功,而对高原组建的骑军进行重赏。奖给高原黄金百镒,而奖给其他各名骑军黄金一镒。
而众将对此也都没有异议,毕竟这连续两战,高原的骑军都是担任最重要的任务,而且战绩也摆在那里。另外高原组建的骑军中,是由李牧的养女担任副统领,因此谁敢和他们争功呢?
在第二天,李牧又立刻下令,派遣小股赵军分为数路出击,继续追击秦军。而这时秦军刚刚遭遇大败,主将也阵亡,军心士气极为低落,根本就无心和赵军作战,因此赵军所到之处,秦军全无抵抗之力,几乎就是一触即败,结果秦早连战连退,一连退后了百余里,完全退出了赵境。
这一次番吾之战,秦军总计损失了士兵达八万余人,而且主将桓齮阵亡,校尉以上的将领,一共阵亡九人。而赵军的全部损失还不足万人。尽管过去秦国也打过不少的败战,损失的士兵人数比这一战更多的,也有过好几次,但既使是秦军失利,获胜的一方同样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像这一战这样,双方损失比例相差得这么大,却是极为少有,大概只有数百年前的肴之战才能与之相比。
同时这也是继三年之前的肥之战以后,李牧再次大破秦军,而且取得的战果更大,因此李牧的声望,也被推到了一个新得高峰。
而在南线的秦军主将杨端和这时己经攻破了赵军的漳水防线,正要挥军进攻邯郸,但得知北线的秦军大败之后,杨端和也不敢再继续进军,而是立刻率领秦军撤退,这一次秦国南北两线进攻赵国,也彻底宣告失败。
二十余天之后,从邯郸又派来上大夫施崇为使者,带来了大量的牛羊美酒,黄金铜钱,犒赏三军,同时也带来了赵王迁的诏书,对李牧以及赵军的诸将都大加赞扬,同时也着重对高原称赞有加,最后诏李牧带着高原返回邯郸面前赵王迁,要对李牧、高原当面加封厚奖。
第25章 诏回邯郸
在打败了强敌之后,主将回到国都,受国君的封赏,这在列国之间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三年以前,李牧在取得了肥之战的胜利之后,就在邯郸受到了赵王迁的隆重礼待,并且被赵王迁加封为武安君,并领食邑三千户。
因此听施祟念完了诏书之后,李牧道:“既然大王有诏,李牧身为臣下,自当尽快赶回邯郸面见大王。不过现在秦军方退,而且我军收复数城,因此李牧还要对边境的驻防进行一些布置,才能够放心离开,因此需要三五日的时间,不知大夫是在军营等候,随李牧一起返回邯郸,还是先行返回复命。”
施崇笑道:“前线之事,自然是由君上自行处置,迟缓一些时日,也是在情理之中,不过下官恐怕大王等得心急,因此还是先行返日邯郸复命,君上这次又大破秦军,大王一定会重赏君上。等君上返回邯郸之曰,下官一定在邯郸恭迎君上,为君上接风洗尘。”
李牧点了点头,笑道:“大夫太客气了,不过大夫远道而来,一路车马劳乏,还是先在营中休息一日,明天再返回邯郸,只是营中条件简陋,委屈大夫一夜了。”
施崇忙道:“君上说哪里话,既然君上和将士们都能在营中居住,下官又有什么可挑剔的呢?”然后又凑近一点,道:“听说在前不久有将星降世,当时火石天降,四野震惊,不知是真是假?”
李牧微微一笑道:“这一点我己如实上奏大王,自然不假,当时火石从天而降,声响如雷,裂焰冲天十数丈,郧坑数十丈,环周树木匀被折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