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哎哎……拉住!拉住!别让它出溜的太快喽!”有了新跑车,轨道的坡度也被重新调整过,第一次试射就成功了。炮车没有再出轨倾覆,而是沿着钢轨向斜坡上爬去。大概爬了两米左右的距离,后坐力被消耗干净之后,炮车稍微一停顿,又被重力拉着向下滑。齐祖生怕炮车下冲的速度太快,把他的大炮撞在土坑前沿上,直接从掩体后面跳出来,冲着那几个负责拉绳子的工匠玩命吼,直到炮车平稳归位才松了一口气。
“成,你这个法子挺好,是不用人来推了,可是有一样儿啊,你总不能在甲板上也挖个坑吧?”跑到炮车旁边,低头看了看地上画的印记,齐祖对这种架退方式很满意,这玩意用在陆军大炮上很合适。可问题又来了,船上不能挖土坑,平铺的轨道减速作用很小,估计一炮开完,炮车就带着大炮从另一侧船舷冲到海里去了。
“甲板上没有土坑,您不会用钢架造出一个斜坡啊!也是个三角形,比炮车长一些,上面连轨道都别弄,炮车下面也不装轮子,就弄个钢槽,让炮车在里面摩擦后退,这样炮车的后退距离还能缩小。新炮架能固定住这门炮就足够了,不用考虑运输的问题,它装在甲板上,不用四处跑,所以我觉得还能减一减重量。”这次洪涛没再搞实验,而是蹲在地上,用小树枝给齐祖画了一个草图。这种装置就是最初的舰炮架退装置,一直用到甲午战争时期,当时很多军舰上的大口径舰炮都是用的这种模式来处理后坐力问题,几吨重的大口径舰炮也一样。
“按说应该成,要是没有轮子,我觉得坡度还能减小,这样就不至于向下滑的太快了。再装上前后两组滑索,说不定一两个人就能把炮车归位!不过你光解决了后坐力的问题,左右转动呢?干脆一起告诉我吧,别一股子一股子的逗我这个老头子玩。”洪涛画得很具体,按照齐祖对机械的了解,他对这个装置大概该怎么造理解得比洪涛还透彻。既然洪涛能这么轻易就解决炮车的前后复位问题,那应该对转动的问题也有主意了。
“嘿嘿嘿,更简单,我发现您真是老了,脑子都不会拐弯。把炮架下面的装几个可以转动的轮子,然后在甲板上装一圈钢轨,咱不转动舰炮本身,连炮车整体一起转圈不就成了。需要多少角度,就安装多少角度的钢轨,两舷装三分之一圈就够,船头和船尾装四分之三圈。钢轨两头装上阻滑钢块,炮车就转不过去,免得船头的炮手脑子一迷糊,直接对着船尾开炮。”对于齐祖的这个问题,洪涛连图都没画。这种简单的装置用嘴描述就够了,不光解答问题,还得喷喷毒,老头都不能放过。
“去去去!找小七商量改造甲板去,别在我这儿瞎搅合了,我的脑子就是被你搅合乱的!”齐祖岁数越大,就越怕别人说自己老,他自己说没事儿,别人不成,洪涛也不成。
第111章 免费劳动力
说起来容易,好像把钢梁铆接在一起,找好角度,二小时就能做好一个炮架。其实真做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到底多少角度合适,多粗的钢梁可以抵抗多大口径火炮的冲击力,如何在保证结实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炮架的总体重量,这些问题都需要一次一次的试验。光是制造炮架就耗费了三个多月时间,比造新船的时间还长。
这三个月的时间洪涛也没闲着,他亲自带着三十名未来的海军军官登上了弗吉尼亚级战舰,进行了一次远航。从太阳城一路南下,一边测试新舰的性能,一边对中美洲东侧的海岸线来了一次彻底探查。最终跑到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北岸附近,在和一个当地的印第安人部落做完一笔小买卖之后,才心满意足的掉头返航。
这笔买卖在那个南美印第安人部落看来很值,洪涛就是个二傻子,用两罐子美酒和两把锋利的砍刀换了一大袋子树皮和几十株小树苗。虽然这种树皮能治病,小树苗能长大了能剥树皮,但这边山区里有的是,属于最不值钱的东西。
洪涛当然不同意这些连裤子都穿不上的土人看法,树皮是金鸡纳树皮,小树苗就是金鸡纳树。大棵的不好挖,也不好带,把根伤了之后带回去也不见得能种活。这些小树苗就是从一片金鸡纳树树林里挖来的,自己要带回墨西哥山谷里种上,几年之后它们就能长成一大片,十几年之后就能变成树林。
自己可能看不到它们长满山谷的情景了,但这些财富可以留给后人,如果需要还可以送回开普敦、金河城、甚至大宋去种植。疟疾这种病并不仅局限于美洲和欧洲,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它差不多都存在。
除了这些树皮之外,洪涛还发现了另外一样让他窃喜的东西,那就是马铃薯,俗称土豆。这玩意也是长在南美山区里的一种植物,当地人对它进行了很多年的驯化种植,已经和后世的土豆没什么大区别了。可是当地人并没把它当什么好玩意,很大方的送给洪涛一筐。洪涛为了印证这玩意到底是不是土豆,还特意烤了一个尝了尝味道,没错,就是它!
有了土豆,墨西哥谷地里的这十多万人可就多了一种粮食可以食用,虽然已经有了玉米、小麦、水稻、豆子、南瓜这些粮食,但它们的产量都没有土豆高。要是能尽快把土豆的种植面积提上去,以后不光能满足墨西卡王国自用,还可以帮助其它新王国度过建立初期的粮食不足问题。
可别小看了这种土了吧唧、其貌不扬的小东西,如果不是西班牙人从南美洲把土豆带了回去,欧洲的人口恐怕也增长不起来。没有足够的人口,啥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都是白扯。吃都吃不饱,哪儿有功夫去琢磨学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