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完全是依靠前辈留下来的数据在行事。比如说吧,海图上的航线是向南直行,他就会依靠他手中和脑子里记忆的资料,用沙漏和一种测量船只行驶速度的简单器具来计算大概多少时间之后,就该转向了,然后再计算下一段航程多少时间之后转向。一旦时间计算和船速计算出现错误,完蛋,他除了知道利用星座简单的辨别东南西北之外,就啥也干不了了。所以目前的远洋航线说是远洋航线,其实只是一截一截的短途航线拼接起来的,中途要有好多个停靠点。即使不需要停靠,也得过去转一圈,就是为了能校准误差。一旦缺少了这些停靠点或者叫标志点,那远途航行就会成为一个噩梦,只要有一点点误差,得不到及时修正,那就越来越大,最终船只就迷航了,真正的跨洋远航目前还做不到。
海图洪涛看过了,很简陋,比例尺都不对,大概位置倒是差不多。这条航线的详细参数洪涛没问,问了也没用,人家不一定会说,这算是很重要的商业机密了。
测量船速的工具更简单,就是一片木板,由专人在船头扔下海,然后这个人就用一个固定的速度往船尾走。当木片和人同时到船尾时,就是一个固定的船速,具体是多少和这个人走路的快慢有关,每个测量人都不同。但是吧,这个办法只能测出船和水的相对速度,不能测出船相对于地球的绝对速度,还忽略了海流的影响,很不准确,聊胜于无吧。
其实这个办法在几百年后的欧洲依旧在用,他们是用一根绳子拴上木桶,并在绳子上系上相同距离的绳节。当船只行驶时,把木桶从船尾抛下然后数绳子节,在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个绳节出去了,就算多少节航速。后世里航海所说的速度单位,节,就是由此得来的。
不过罗有德也给洪涛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信息,他说在广州和泉州那边有几位很厉害的船老大,他们能使用牵星术利用太阳和星星的位置来定位船只的位置,听说是很准确,不过他也没实际见到过。至于这个牵星术是啥,他更不知道了,那几位船老大都是大海商的宝贝儿,轻易不会和外人接触的。
牵星术是啥?有这么神秘和管用吗?洪涛的回答是有,但言过其实了。牵星术说起来很简单,他当年痴迷航海的时候,在网上和图书馆里都查过这个玩意,还做过好几套实验用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测定船只的大概纬度还凑合用,但无法测量船只的经度,对于远洋航行来说不能说没用,但还远远不够。
那这个牵星术是啥呢?它就是一套大小不等的木板子,中间钻一个洞,穿上一根绳子。在不同季节用不同的木板对着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星星位置,让木板底边与海平面平行,选一个上沿和目标星体平行的木板,然后就能在海图上知道自己的船只纬度了。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纬度这个概念,但是依据哪些木板数量的不同,也会由会这个技术的人自己标出六条到十二条横线来,大致相当于纬线。
在真正使用的时候,不光是一套木板,要备好几套观测不同目标星体的牵星板,来回观测互相印证才可以。洪涛当年是采用现代仪器观测,然后制作牵星板的方式把这玩意给逆推出来的。事实证明,确实可以确定船只的纬度,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想要全球航行的话,不光要知道北半球的星空中哪几颗星星的运动轨迹相对固定,还要知道南半球星空中哪几颗星星可以当参照物,因为在南北半球看到的星空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北极星,你到南半球就看不见了。所以说在这个时代,基本是没有人能进行跨越全球的航行的,谁能既知道北半球的星空又知道南半球的星空呢?除了洪涛!
洪涛就算知道南北星空的星图,也不会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来测定位置,这玩意误差太大了,在大海上相差一百公里就是生死两茫茫啊,谁会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类似猜测的技术呢?而且牵星术只能测定纬度无法测量经度,算是瘸了一条腿。光知道船只的南北相对位置还是不能跨洋航海,还得知道船只在大洋上的东西相对经度,才能准确的知道船只位置。
第042章 互相琢磨
怎么测量经度呢?洪涛会做也会用六分仪,有了这个玩意,通过太阳的夹角就能算出船只的经纬度、通过月亮和星星的夹角就能算出船只的经度,而且比较准确,精度能在五海里之内。即使在21世纪,很多大海上航行的船只依旧备着这个古老的玩意,为啥呢?因为现代设备总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没电了、人为操作失误、遇到太阳黑子爆炸什么的。这时候只要手里有一台六分仪,脑子里再会一些几何计算公式,知道月距表,那你的船至少不会太偏离航线。这也是考取帆船a级执照为啥要学那么多古老导航知识、还必考的原因所在。驾驶帆船进行远航很危险,多会一样东西就多一条命啊!
可是目前洪涛还做不出六分仪来,所有的原材料他都能找到,唯独一个东西没地方找去,那就是镜子!六分仪上需要两片小镜子,还需要两块透镜,所以要想把六分仪搞出来就先得能做镜子。
其实也不是非要镜子不可,用水晶后面垫上银板也能凑合,可惜洪涛目前连水晶也搞不到。不过他自己并不着急去航海,航海的目的是开辟新的航线、开辟新航线的目的是绘制远洋贸易海图和训练水手、远洋贸易的目的是要赚钱。他连大宋城市什么样都没弄明白呢,也没有适合远航的帆船,着什么急弄六分仪啊?就算现在给洪涛一个全球gs定位系统,他也不敢驾着泊小二那艘小木船去远洋航行,更不想开着罗有福这艘绿眉鸟船去,它们都太慢了,抗风浪的性能也太差,唯一的好处是装货比较多。
洪涛和这个时代的人完全不是一个观念,他不求载货太多,他只求适航性和速度,远洋航行的利润点在远,不在货物多少。当然了,如果能有载货多、适航性强、航速还高的大帆船洪涛更高兴,比如19世纪才出现的那种飞剪帆船。但那个玩意洪涛在目前还真搞不出来,他空有一肚子航海知识,但是对于如何制造木质帆船是个一瓶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主儿,还达不到能自行设计、自行监制大型帆船的程度,顶多是在一边给造船师傅出几个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