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发现汪孚林的妻子叶氏竟然是宁波鄞县叶氏的庶女之后,立时有许许多多的官员在背地里议论打听。汪孚林甚至在庆幸,幸亏叶大炮已经到江西去当提学副使了,苏夫人也跟随去了任上,否则叶大炮必定在户部大加咆哮,而苏夫人说不定会在不动声色之间,给那些胡言乱语的家伙一点颜色看看。不仅如此,作为叶家另一个姻亲的许国,也去了南京当国子监祭酒,可以说众多当事人中,就只有他在。
对于汪孚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把受影响范围控制在自己家的好机会。
因此,当这一日许瑶匆匆过府,兜了老半天圈子,这才吞吞吐吐说出了自己听到的某些风声,有些难以启齿似的好心提醒这件事时,他就故意回避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了小北和许瑶这两位闺中密友。于是,当他折返回来,在门口听到许瑶告辞说是回家之后,他就只见这位一贯腼腆的许家大小姐,程家大奶奶出门时满面愠怒,气得连脸都有些红,还以为两人吵架,向小北一问,这才哑然失笑。
敢情一贯温温柔柔的许瑶,是听到昔日胡家那场惨变之后,被何东序以及胡宗宪的儿子胡松奇给气的!
除却自家人外的知情者中,王锡爵走了,张居正这种身份,自然不可能对旁人提起,而王篆却不一样。既然汪孚林把他当成一个可以信赖托付的长辈,将事情对他和盘托出,发现外间开始有传言,王篆就干脆将此事对一贯把小北当成自家晚辈的妻子蒋氏挑明了。
蒋夫人虽说不爱交际,可丈夫如今是张居正面前的红人,她就算不在家里招待别人,别人也会常常发邀约给她。因此,当这一日何雒文家中送来帖子的时候,哪怕她平日里不大出门,却破天荒答应了会带着儿媳,沉默寡言的周氏一同去赴宴。
当她和周氏到了之后,见小北和许瑶也联袂来了,不禁喜出望外,招手把两人叫到跟前就笑道:“你俩都好些日子没到我家里去了。锦华去了辽东,世卿又一直都在都察院忙活,你们家里又没什么长辈,有事没事到我那坐坐,岂不比在家里枯坐强?”
许瑶也很喜欢蒋夫人那边清静的环境,对比何家这边多是各家翰林的女眷,人口少,客人更少的王家确实要让她舒服得多。因此,蒋夫人一说,她便连声赔礼应是,小北却笑吟吟地说道:“相公已经常常去叨扰少宰了,我要是再去,岂不是更有人说我就爱串门攀交情?”
蒋夫人本就是有备而来,一听这话登时眉头倒竖,凌厉的眼神顿时往屋子里众人扫了一圈。她虽并不常常出来交际,可架不住王篆官居吏部侍郎,刨除内阁阁老,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些大佬之外,便是官最大,至少在场众位妇人的丈夫都要瞠乎其后,因此,她做出如此维护小北的态度,刚刚在小北和许瑶联袂过来时,冷嘲热讽最厉害的两位妇人顿时面色发沉。
她们的丈夫都是庶吉士留馆授的检讨,检讨又升的编修,虽说比汪孚林早一届,听上去又是前途无量的翰林。但谁都知道,翰林院一届一届积累了这么多人,要从中突围,学问、资历、人脉、品行,无一不可或缺,有时候反而及不上科道之中排名前列的红人。比如汪孚林这样深得首辅信赖的掌道御史那就比她们的丈夫要强多了,所以之前小北出现在的何府时,便常常是众星拱月,她们往日只能干看着,今天自然是趁着外间风声,想扳回一点面子。
因此,被蒋夫人这么一说,其中一个三十七八的妇人便强笑道:“我们不过是说说玩笑话罢了。男人们有朝廷大事要忙,我们不就只有串串门走动,否则成天在家里岂不是要闷死?”
有一个慌忙撇清的,也就有第二个岔开话题的,哪怕之前只是冷眼旁观,并没有掺和到那些冷嘲热讽中去的妇人们,也少不得一个个打叠精神周旋,试图把蒋夫人的注意力从小北身上挪移开来。奈何蒋夫人今天本来就是因为王篆的话,这才难得出门来参加这样的交际,挑了挑眉就想讥讽两句。可就在这时候,她察觉到有人轻轻拉了拉自己的袖子,侧头一瞧,却只见是小北正冲着自己微微笑,脸上并没有多少不快。
于是,她心中一动,随即开口说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家里统共四个人,要过节也没个氛围。倒是你和阿瑶毗邻而居,想来总是一同过节的。若是不介意,我就和老爷说一声,一家人和你们一块去过中秋,如何?”
许瑶没想到蒋夫人竟然会在别人家里和她们定下中秋宴的事,顿时有些意外,却没忘记先看了看小北。见其点头,她就喜气洋洋地说:“那可真是太好了。我和小北本来只想着在后花园的葡萄架底下摆上一桌,还觉得人少寂寥,毕竟相公不知道能不能从辽东回来,汪公子也不知道是否要留在都察院值夜,若是夫人一家子来,那就热闹了。”
“哟,这么热闹的事情,能不能带挈我一个?”
因为这是蒋夫人和小北以及许瑶三个人之间的谈笑,其他人虽说面色各异,却都不敢贸贸然凑上来——毕竟,蒋夫人之前那冷淡而又护短的态度,已经让本来听着那传闻之后有些想法的人暂且消停了下来。此时此刻,当发现凑上前的竟然是今日做东的何雒文夫人高氏,屋子里一下子鸦雀无声,就连之前在窃窃私语的众人也都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