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原来不是我们不够小心,而是对手心思细腻太有经验!
汪孚林忍不住觉得,这次南京之行除却考中一个举人,别的真是诸多不顺,乱七八糟的事情接踵而来了,小北那点子秘密在有心人眼里根本就犹如没有秘密。然而,潘二爷今天愿意用这样坦荡的态度揭穿这一点,而且又是在这种不虞被外人听见的船上,他也就痛痛快快地承认道:“不错,之前何四被揭破,是因为内子认出了他,只没想到会正好点穿他受人指使,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处置方式,当然是因为幕后指使者居心叵测却又不知根底,只能如此。”
“看来我没有白白细究。”潘二爷看着在碧竹搀扶下缓缓走出船舱的小北,素来阴郁的他,眉宇间竟是流露出了几许疏阔,“我原本以为,胡部堂在世的二子均是庸碌之辈,只怕绩溪龙川胡家几十年内都难有能够继承胡公胆色谋勇的人才,却没有想到他的幼女尚在,而不像传闻之中……汪小官人好眼光好福气,竟能迎娶胡部堂流落在外的掌上明珠,竟能在仓促之中想出那样的应对之策。”
“能娶到内子,那是因为家父和胡部堂当年曾经定过婚约。”汪孚林今天被耿定向和潘二爷给一前一后吓得不轻,尤其是后一个虽不比耿定向在朝中在文坛的地位,可洞悉的东西更多,所以他也决定拿点东西吓唬一下人。见潘二爷果然愣了一愣,他当然不会提胡宗宪之后还退了婚,自己那位父亲则是纠结多年想要重续前缘这种乱七八糟的名堂,继而气定神闲地说道,“而胡部堂当年功业,我自然不敢企及并肩,却也不希望此生庸碌平凡!”
小北目瞪口呆地看着汪孚林,那眼神在旁人看来,却像极了妻子对丈夫的钦慕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汪孚林根本就不是这种喜欢说豪言壮语的人,这家伙更喜欢的是装傻藏拙,然后在关键时刻来一下狠的,而且没多少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今天这是吃错什么药了?
然而,潘二爷却完全不认为汪孚林是在放狂言。之前那风波连场,卷进去的是南直隶乡试主考官耿定向、守备太监孟芳、应天巡抚张佳胤,甚至还有南京守备临淮侯李庭竹这样的勋贵,相形之下,汪孚林最初还只是个秀才,如今也不过区区举人,甚至没有动用其伯父汪道昆的名声,就搅动起了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惊涛骇浪,此番言语又岂是言过其实?
在豪言壮语之后,汪孚林用要多诚恳有多诚恳的目光注视着潘二爷,一字一句地说道:“潘二爷昔日也曾经是一时风云人物,就甘心只在东城兵马司中蛰伏吗?汪某人虽不才,却愿意为岳父昔年旧部做一点事情,不希望今后还有别有用心者利用了这些人做之前那种无稽之事。希望潘二爷能够体察我这份心意,帮我这个忙,也算是帮一帮那些昔年曾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袍泽!”
听到这里,小北终于明白了汪孚林的心意何在。她完全不会怀疑汪孚林是在空口说白话,他在杭州帮那些打行的人找到了一条出路;在镇江帮牛四这样的机霸以及不少失业机工找到了一条出路;而现在于南京,他应该也能够为一些浙军中郁郁不得志的旧部找到出路,如果父亲泉下之灵有知,也一定会点头赞许这个女婿的长远心思。她一下子惊觉过来,遂万福行礼道:“潘二爷既然肯在我的身上如此费心,还请体谅夫君的一片好心。”
自己追查这么多天,甚至主动找上门来,换来了对方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值得吗?
潘二爷手中竹篙在河底淤泥上停顿了片刻,最终再次高高地离开水面。他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血未冷的,并不只有那两位充军的兄弟。这件事,我答应你们!”
第四七五章 召集旧部
胡宗宪自尽狱中,谭纶节制蓟辽,戚继光北调蓟镇,俞大猷平广西蛮乱后镇守闾峡澳,刘显连续用兵西陲平蛮。
昔日嘉靖中后期,在东南抗倭战场上声名赫赫的几名文武,却是境遇各不相同。而各奔东西的他们带走了一部分精心训练的心腹兵马,但更多的浙军乃至于闽军,却都留在了当地。倭寇都没了,朝廷养不起当年募集而来的精兵强将,自然是给了安家费遣散回乡。只可怜当年上阵力抗倭寇留下累累伤痕的英雄们,如今却成了官民人厌狗憎的害群之马,却少有人想过他们这一身伤换来了什么。
南京城中的浙军旧部并不算很多,其中如潘二爷这样拿着实打实军功换来官职的更是凤毛麟角,能和何四一般靠着胡宗宪早年安置,有份安稳营生的,就已经是烧高香了,更多的人混迹于车马行,当着泥水匠,甚至于沦落到给人打长工做雇工的,也并不在少数。昔日功绩夸于人听,他们早已没有那样的力气了,不论如何,日子总是要过下去,在这种承平盛世,武艺荒废了不要紧,可谋生的手艺如果荒废了,却要饿肚子。
所以,当潘二爷亲自出面,找来了二十几个潦倒的昔日袍泽,请了大家一起喝酒时,觥筹交错之间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不免有人泪流满面。今天来的有好几个是当初追随胡宗宪多年的亲兵,说起不久之前那桩大案,更是有人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气氛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