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番山墟那场战事做驰援方案时,丹阳了解当时的军情。由于穗城那边不但不予援助,还卡住了各地援助的咽喉,而兵部又明令不能对穗城出手,所以,当时的情形之下,单是援助的军队、军需通过穗城已经有不小的难度。他这位才第一次见面的妹夫,是怎样带援军通过穗城的呢?
丹阳从兵部的通报中知道,那场战事的敌军有近六万人,当时的番山墟只有三千人,而当时他父亲管辖下的两湖,为了防范江浙地区与穗城,不能抽调兵力。时任巴蜀巡察史的妹夫,从哪来的军队打赢了这场战事呢?他靠多少人赢下了这场战事呢?是惨胜还是大胜呢?
虽然,丹阳也知道此时此刻不是问这事的时候,但他最终还是忍不住心痒,向这个第一次见面的妹夫问道:“你用多少人打赢了这场仗?”
丹阳问的这个问题很有讲究。像他这样一个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职业军人,在已经知道当时军情和战后结果的情形之下,从对敌的兵力中,就基本可以确定带兵将领的水平去到哪。
雷晓飞没有正面回答丹阳,只是比了个七的手势。
“七万?能用七万杂牌军,在那般的情形之下打赢那场仗,妹夫你也算不错了。”
当时的战场形势是主攻方的入侵军占优,而且,他们与叛军联合起来对番山墟形成了两边合围之势。要在那般情形之下,能用接近一对一的兵力拿下了那场战事,这场战事的指挥官也算了不起了。何况,当时他麾下的那些兵员,还不知是从哪七凑八凑而来的呢,就算换自己来指挥,也不知能否得到这个效果?
“不是七万,是七千人。丹大哥呀,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我到哪去筹集那么多军队啊?我只是从巴蜀调了五千军队过去,加上番山墟剩下的残兵,才勉强凑了七千人。”
雷晓飞那纠正的话,让正在以为原来如此而松了一口气的丹阳,硬生生地把那口松出的气吞了回去,还差点被噎住了。
不是吧,以一敌十?而且还是在形势对自己这方极端不利的情形之下,取得了完胜,这个领军者那不就是天才?
丹阳还想问个究竟时,雷晓飞已经出言截住了他的话,对他说道:“丹大哥,这些旧事,我们迟些再谈,现在,您能否把这里的情形跟我说一说?”
丹阳告诉了雷晓飞,突厥人入侵的这十多天来,这里的一万守军已经损失过半,军队的主要损失是来自几次大规模的拦截突厥军中。
为了让庆安府到边境这一带地方的居民能够及时撤离,丹阳不得不带劣势的部队,对突厥军实施拦截。那几次的拦截战,还幸好有刚运到的那批二十万支的箭矢,否则损失会更大。
大华军队的极力拦截,也只能让就近的一部分村庄得以安全转移,远一点的村庄就无法顾及了。损伤越来越大的大华军,到最后被迫撤回到了庆安府,仗着城高墙厚固守待援。
突厥人没有攻城的经验,他们只是堵在了城门前,不停地对那边的城门进行一些骚扰些的攻击,如放冷箭、火箭等等。大华军无力出击,只能在城头上放放冷箭对攻。现在,双方就这样对峙着。
突厥人在堵住了大华军队的出击之路后,就对这一带没有来得及撤离的村庄进行洗劫,把每条村庄连人带物洗劫一空,把抓到的人拉回去他们的部落当奴隶。洗劫后,他们还会把那些空的村子一把火烧个清光,以切断被抓的那些奴隶的后路,也用此方式来打击大华这方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