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页

雷晓飞突然悚然地想到,自己现在的行为,不也正与大自然对立?虽然,自己现在是才刚刚开发,对大自然还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但如果自己教导下的这种行径一直廷续下去、扩散下去的话,那自己就真的成了破坏大自然的始作俑者。

生出了此想法的雷晓飞不由冒出了一身冷汗,自己一直都忽略了一样东西,就是平衡。自己在教人向大自然取予的时候,却没有教人向大自然给予,如果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终有一日,也会重蹈像他前世那样的覆辙。幸好,现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雷晓飞决定马上从现在开始,把环保和循环利用的理念传播下去,让自己不用成为历史的罪人,不用成为破坏自然的第一人。

雷晓飞召过了刘掌门和雪寨主,正容对对他们两人说道:“我刚刚才想起,我一直疏忽了一个重要的环节,现在我就补充跟你们交代。我们都知道有句古话叫坐吃山空,形容人只吃饭而不干活,就会连山这么大都会吃空。延伸来说,你如果只取而不添,山也一样也会被吃空。我这几天教你们做的,就是只取不添,这样下去,大山的资源,也终有被取空的一日。”

雷晓飞待两人消化了一会,继续说道:“或许,在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都还没有把大山的资源取空,但到了再下一代,再再下一代呢?所以我们要为以后着想,为我们的后人着想,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给予。就如竹笋,你老是挖而不种的话,终有一天,竹子会被挖绝,那我们的后代,就不能再靠山吃山啦。因此,我建议众位在开采的同时,也要同步种植,让这资源生生不息,延续下去。”

刘掌门和雪寨主听了雷晓飞的话后,不觉陷入了沉思中。虽然雷晓飞说的这些道理,在当代还没有提倡,甚至也还没有人提过,但只要有思维的人,稍一思索,就会明了其中的关键,也清楚其中的后果。两人想通了这个道理后,不禁颌首认同,对面前这位高瞻远瞩的年轻人,投上了无限钦佩的目光。

道理,雷晓飞这个后世来的人还慬,应该怎做,他也知道,但具体的各种种植知识,雷晓飞就不慬了,毕竟他不是“百事通”,他也没有从事过、接触过这个行业,所以,他就只能给刘掌门和雪寨主他们一些提示和引导,让他们回去自行摸索。

雷晓飞给两人的引导,就是让他们在采撷各种资源的同时,着手摸索进行人工培植的技术,到这种技术成功后,一来就可以加大产量,二来也能保护自然,杜绝坐吃山空。

这一通引导、讨论,又花费了老半天的时间,直到几人达成共识后,雷晓飞一行才与刘掌门他们告别,取道直奔白云寨。

白云寨离巴山本只有一天的路程,但雷晓飞为了考察他准备安装提升装置的地方,就让雪寨主带他先去实地考察白云寨后山的悬崖峭壁。

要到达白云寨后山的悬崖脚的地方,就要绕多四十多里的山路。这样,雷晓飞他们这一行,要用多了一天的时间。

来到了白云寨后山的悬崖脚的地方后,雷晓飞绕着这一公里长左右的悬崖脚走了一趟,然后仰头观察了一番地形,并让雪寨主把这座山的详细特征说出,好让自己定下安装提升装置的具体地方。

这一段悬崖,也还真的如刀削般,几乎与地面垂直。这种地形,对安装提升装置来说,正好提供了方便,不用让提升装置的受力臂做得那么长。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材料限制下,如果受力臂需求过长的话,雷晓飞也不知应该如何制作,用什么材料制作。

这一番实地的探察,让雷晓飞彻底放了心,原来一直顾虑的这个问题,幸好没有出现,现在的情况看,白云寨最少可以多出了一条垂直通道的“出路”。

更让雷晓飞欣喜的是,离这悬崖脚下不远处,就有一条可以让一辆马车通过的土路。听雪寨主说,这条土路可以直达青城,由这里到青城,比他们的来路要短上一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如果雷晓飞能成功地建立了这条运送通道,就可以让白云寨与巴山派那边,用差不多同样的工夫,就把货物运往青城。

考察完后山,众人当然就要转回前山那边的山口进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