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页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这“三千万平方公里”当中,有差不多6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属于西伯利亚冻土带,更有2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国土直接就是在北极圈内(北纬66°34'以北),这种地方的土地利用率实在太低了。

你说北极资源丰富?没错,是这样,但是资源你要能开放出来才有用。而这种高寒地区的开发实在太难了,耗费的资金就是个无底洞,就算文总不差钱,也不是这样烧的。最重要的是,这种地区并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住在东北的人恐怕最有体会了,一年里只有半年多点的时间能进行户外工作。纬度更高的西伯利亚地区就更不用说了,一年里面有小半年的时间能进行户外工作就不错了。更加不用说寒冷的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人类毕竟是温带生物,只要看看后世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就知道愿意跑这里扎根的人只是少数。

所以尽管文德嗣领导的新中国对北方移民制定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但是直到现在,愿意移民到安北和安东地区的人也远远不如其他地区。但移民这种东西,又不好过于强制,否则搞得民间情绪不稳,对于国家没有丝毫好处,也没法让这些人扎根啊。这样的话,地盘还是不稳,还是不能成为“自古以来”,这就与文德嗣的想法背道而驰了。

所以,移民这种事情,还是以自愿为佳。

因此对于安北和安东地区(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外东北)的开发,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短期内是见不到成效和收益的。最近这几十年基本都是在大量投入,而其中的产出远远不能和支出比。

换句话说就是,目前这两个地区基本上是赔本买卖。

第636章 当前的世界局面(下)

自从中国光复了安北和安东地区之后,每年往这两个地区投入的基建经费,就达到二十亿华元左右。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少,现在的华元币值是05克黄金,相当于每年要砸1000吨黄金进去,大约相当于后世每年投入2500到2800亿软妹币。

别的不说,光是那个“北极铁路网”,就修得大伙欲仙欲死的。

这个铁路网可是大部分都在永久冻土和沼泽地区的,在这种地区修铁路有多困难,可以参考一下毛熊修的贝阿铁路,这条全长4234公里的铁路在1930年开始动工,1953至1974年间停工,1991年宣称完成,断断续续修了40年!而中国的“北极铁路网”的大部分路线都比贝阿铁路更加接近北极,有不少就直接是在北极圈之内,施工难度就更高了。而且中国的这些铁路都是本位面的“准轨”(2500毫米轨距),工程量也更大了。

尽管文德嗣的外挂已经够狠了,不但拥有超前的工程技术,还有大量的劳改人员和文明学员等廉价劳动力,但是在这种恶劣的大自然环境面前还是进展缓慢,直到今年上半年,“北极铁路网”也只是完工了60左右。只是修通了海参崴到琉瑰(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海琉线,玄阙(伊尔库兹克)到北上(哈坦加河入海口,哈坦加湾东岸,中国在北极圈最大的港口城市)的玄北线,以及从俱罗(赤塔,唐代为俱罗勃部)到玄冥(维尔霍扬斯克、上扬斯克)的俱玄线,这三条干线铁路,以及一些支线铁路。

琉瑰到青椆(阿纳德尔,旧名“新马林斯克”。俄罗斯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港口,楚科奇自治区首府)的琉青线,以及连接期间的一些支线还在修建。要完成文德嗣预想中的“北极铁路网”,起码还要等到五十年代去了。公路的进展也差不多,大约完成了60。

没办法,在这种高寒地区,每年只有半年能进行施工,像北上、玄冥这种大陆最北端的地区,一年的冰封期甚至长达八个半月,哪怕就采用分段施工的工艺,这进度也快不起来。

除了这些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产,开发困难的高寒地区,还有上百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地区。这种荒漠地区有多苦逼,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这里就不一一细表。纵然文总动用了各种生物黑科技对这些地区进行环境改造,还用大型输水管网向这些地区供水,但是受限于先天条件,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也远远不能和正常地区相比。

此外还有多达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如青藏高原、十万大山之类的陡峭山区,多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诸如新几内亚岛之类的热带雨林,这些地区也是不怎么适合发展的环境,虽然比冻土和荒漠好些,但也好得有限。前者可以参考后世的西藏、老挝等地,后者那是著名的“绿色荒漠”,发展情况可以参照后世的新几内亚岛和婆罗洲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