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页

中国海军现在有超无畏级战列舰24艘,其中伏羲级八艘(伏羲号、女娲号、后羿号、蚩尤号、轩辕号、神农号、大禹号和夸父号),孙武级四艘(孙武号、姜尚号、孙膑号、吴起号),李靖级四艘(李靖、田穰苴、尉缭、黄石公),岳飞级四艘(岳飞号,戚继光号、霍去病号、卫青号),秦岭级两艘(秦岭号、太行号)。另外还有两艘战利品舰,一艘是作为技术验证舰的“妇好号”(原意大利海军的“安德烈亚·多利亚号”,昵称“爱莉”),还有一艘是作为训练舰的“郑和号”(原奥匈帝国海军的“联合帝国号”)。

原本还有一艘河内号的,不过在日本革命,并加入人革联之后,中国就把这艘早已过时的准无畏还给了日本人民海军。

这24艘主力舰里面,两艘秦岭级原本就是因为当年船坞不够用,才搞出来的应急用削弱版,本身的设计就没有什么余量,改造提升的空间极小,所以就没有列入改造计划。今年开始,两艘秦岭级都已经转入二线,担任训练舰了。

伏羲级当中的第一批战列舰,伏羲号和女娲号因为是10版,改造起来也很麻烦,最重要的是,它们在地中海大会战时,被意大利的鱼雷艇偷袭,被命中了多发鱼雷,虽然凭借着良好的水下防御勉强没沉,但它们的舰体也都受损严重,所以在回国修复之后,也被放到二线去了。更重要的是,这两艘战列舰都是在美国建造的,美国佬的那时钢材质量实在不算很好,这就使得它们的天生底子就比后面国产的同级姐妹舰要弱得多。

所以这两艘战列舰也没有加入改造计划,按照文德嗣的想法,伏羲号和女娲号是中国的第一批大建的主力舰,历史意义巨大,而且它们也是功勋卓著的舰艇,所以退役之后也不会拆毁,而是准备把它们改装成战列舰博物馆。文德嗣准备把一艘放在青岛,一艘放在上海。两艘秦岭级也是同样改装成战列舰博物馆,一艘放广州,一艘放福州。

除了这四艘之外,其余的二十艘战列舰都要进行改造。

爱莉和郑和号这两艘战利品舰都是二线战舰,爱莉是技术验证舰,进行魔改验证各种新技术才是它的本职工作,这就不说了。郑和号是训练舰,改也不会大改。

另外十八艘战列舰都要进行改造升级,它们的改动就比较大了,动力系统是肯定要改的,装甲也要改进。第一批就是剩下的六艘伏羲级,它们的改造幅度是最大的,连武器系统都要改。

李昂将军直到上任后,才发现自己这个装备局长这几年会很忙,虽然是没有战列舰的大建任务了,但是各种舰艇的魔改任务,以及新型舰艇的建造仍然非常的多。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叫“通用商船计划”。顾名思义,它是一个让商船可以方便的改造为军舰的计划。把商船改成军舰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自古以来就有,一战期间就有大把商船被各国改成军舰。不过将其正式形成一个国家的强制规范,却是由中国开始的。

这个计划是在一战后期就开始了,其规模之大,涉及到了几乎所有高速商船。在1916年,中国出台了新的《船舶标准系列》,制定了一系列新标准,并建立了“船舶规范委员会”,规定所有国内用户订购的速度在13节以上的新建商船,其设计和建造必须通过“船舶规范委员会”的监督和审核。包括高速客轮、滚装船、集装箱船等高速大型商船的护航航母通用改造设计;中型商船的辅助巡洋舰改造设计;高速渔船等小型商船的辅助反潜舰艇通用改造设计。

这个计划对于商船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标准化和模块化,各个子系统可以很简单的更换和拆卸,并在设计时留出足够的改进余量。这些船在平时就是民船,与正常的民船没啥区别,可一旦战争爆发,需要它们参战的时候,只需很简单的改造就能让它们摇身一变,成为军舰。不过也不是什么样的商船都适合改造成军舰,航速13节以下的低速商船改起来意义不大,还有一些如冷冻船、液态天然气运输船等特殊用途的商船,船体结构天生就不适合,所以这一类就不在此计划中了,不受限制。

当然,这种民用版军舰的性能肯定是不如正牌军舰的,但是架不住数量多啊。这就是海军版的人民战争!

……

在渤海造船厂厂区西边,远离主厂区的偏僻角落有一栋很长的建筑,从海里一直延伸到200多米外的山上。这栋涂着迷彩的建筑有大约40米高,50米宽,靠海的一侧延伸进海里,靠山的一侧嵌入山体内。建筑周围警备森严,警戒区超过300米,而且这栋建筑很怪,墙上只开了几道门,墙上也有几排稀稀落落的气窗。

但是如果走进去,就会发现这栋很大的建筑其实只是个壳子,里面是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呃,也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里面还有很多电灯和换气扇的,墙上也有扶梯和平台,当然最主要的东西是在它的地面中央。这是一条42米宽的水道,这条笔直的水道大约有300米长,一头通往大海,一头通往山体内部。水道两头都有两扇大门,此时都紧紧关闭着,特别是嵌在山体里的那两扇钢门,一看就相当的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