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顺便说一句,乌里扬诺夫和克伦斯基这两个是青梅竹马的好基友,他们中小学都是同学和邻居,克伦斯基的老爸还是乌里扬诺夫的中学校长兼老师。两个人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乌里扬诺夫亲热的称他为“小拿破仑”和“小牛皮家”,不过后来因为政见不同就反目成仇了。呃,这也算是相爱相杀吧,谁知道呢……

9月7日,乌里扬诺夫领导的布党就抢先动手,开始了二次革命。当晚七时,布党骨干托洛茨基领导赤卫队员、士兵和民众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而这时候,克伦斯基正在和他的部长们开会,讨论怎么搞定布党。

克伦斯基知道布党已经包围了冬宫,顿时就吓尿了。他见势不妙,就在第二天早上忽悠那些可怜的部长,说他决定亲自去迎接开来的增援部队。而实际上,这个家伙却是乘上英国大使馆的汽车自己跑路了。

老大都跑了,剩下的那些部长哪里还有心思抵抗,所以布党在第二天就很轻松的彻底控制了彼得格勒,几乎是兵不血刃,连枪都没开几下。

克伦斯基逃出彼得格勒后,就跑到了北方战线司令部,马上组织人马准备反攻。但他只有嘴炮技能ax,军事能力基本上是零。于是他的最后抵抗也很快的扑街了,到了10月25日,感到无力回天的克伦斯基又一次忽悠自己部下,让他们先顶着,自己去彼得格勒和布党谈判。但是他根本没去彼得格勒,而是化妆成女人逃跑了。随后他又潜逃到芬兰,最后逃到了荷兰。

所以本位面的俄国二次革命应该叫“九月革命”(公历、格里高利历)或“八月革命”(俄历、儒略历)。

第332章 高尔察克的求助

不管是“八月革命”还是“九月革命”,总之现在布党已经控制了俄国的局面。

布党掌权后,宣布成立“工农临时政府”。要求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并要求排除自由主义少数派宪政民主党,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尽管布尔什维克的强制夺权行为引起各党派的反感,但由于对宪政规则的长期追求,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大多数左派政党选择接受了立即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的要求。而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政民主党则遭到布尔什维克的镇压。

不过,这个政府却并没有得到各国的承认,列强们都还在观望中。因为原来的临时政府也没有完蛋,他们现在只是丢掉了彼得格勒和几个附近地区,临时政府残党和布党的反对者们聚集在了莫斯科,准备继续和布党死捏。

事实上,现在布党的实力和它的反对派比起来并不占上风,但那些反对派却是一盘散沙,没有一个领导核心,都是各自为战,偏偏又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自然干不过组织严明的布党。

不过后来布党又干了一件不厚道的事情,他们在起义成功当天夜间,就召集了自己的几个盟友,背着其他党派,单方面召开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在会上通过了向工农与士兵代表苏维埃移交权力的法令,通过了乌里扬诺夫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大会成立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101人组成,其中布尔什维克62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人29名,社会民主工党6名,其他党派4名。大会成立了人民委员会,乌里扬诺夫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

这届政府全由布党组成。虽然农民普遍反对他们,但布尔什维克党仍然把他们自己视为工农兵联盟的代表。同时他们在这次会议上还确定了自己的标志。

原本布党是准备使用“镰刀锤子”标志的,但是很不幸,这个标志已经被中国科社党给“抢注”了,现在早已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号,并且已经得到了主流舆论的承认,现在中国、阿富汗、波斯、阿拉伯、暹罗的科社党都是用这个标志。

既然这个标志已经被“异端”用了,以乌里扬诺夫的骄傲自然不会继续使用了。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异端”比“异教徒”可恨多了,无论是宗教上的“异端”,还是意识形态上的“异端”。于是,本着“中修吃饭我吃屎”的精神。布尔什维克党重新设计了一个和“镰刀锤子”完全不同的标志,他们的新标志还是红旗,图案是由金色的锤子、锄头和骑兵长矛组成,锤子、锄头左右交叉,中间插着一把骑兵长矛,初看起来和原时空的朝鲜劳动党的标志差不多。他们把这个图案作为新的党旗以及国家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