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

事实上,真正在。在战后统计发现,这些损失很多是在撤退时造成的,大量受伤的坦克根本逃不回来,不得不遗弃在逃亡的路上。那些损失的人员、大炮、车辆和物资也差不多是在溃逃途中损失的。

经此一役,协约国的进攻力量受到了极大损失,几乎元气大伤。不过德军的损失也不小,他们损失了360辆坦克和将近100辆装甲车辆,人员损失上万,另外还有70多架飞机和200辆汽车,大炮也损失了100多。但是他们获得了胜利,就可以打扫战场,在俘虏了将近20万协约国官兵后,还缴获了大量装备和物资。

这一次战役被称为“唐普战车大决战”,最终德军取得胜利,使得英法反攻巴黎的企图完全破产,西线重新回到拉锯战的状态。此次战役的策划者,英国远征军司令黑格上将引咎辞职。而此次战役的获胜者德国,却冒出了几个战场明星,第一装甲师的古德里安上尉以击毁十五辆坦克、二十辆汽车,俘虏400余人的战果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晋升少校。另外还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两个连长,也有不俗战果,同样获得了授勋和提升军衔。

此战之后,“坦克”或者说“装甲战车”彻底露脸了,各个列强争相投入大力气开始研发自己的“装甲战车”。当然最出风头的就是中国的狼獾战车,很快中国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订单,数量超过3000辆。

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军火市场(上)

共和2757年(西元1916年)8月27日,圣地亚哥。

智利是世界上领土最狭长的国家,被称为“地球的裙边”,太平洋板块和南美洲板块经过数亿年的碰撞,催生了地球上蕴藏最为丰富的铜矿层,为这个南美国家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自18世纪末叶当地人从孔雀石中提炼铜矿至今,智利已经成为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

而且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主要产在北方的阿塔卡马沙漠地区。自从发现硝石矿之后,这块荒漠就成为智利历史上最富庶的地区。智利的硝石矿分布区域十分广阔,在沿海高原后面,秘鲁边界与安托法加斯塔省之间,硝石矿带长750多公里,宽25~30公里。在离地面05~2米的地下,埋藏着1~3米厚的硝石层。

在中国发明合成氨技术之前,硝石是军事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根本没有其他可以取代的物资。而且它还是肥料的重要原料,十九世纪末正是欧美农业大发展的时期,对于肥料的需要十分旺盛,各国都需要大量肥料,特别是在鸟粪资源日益枯竭之后,智利的硝石就成了欧美农场主的抢手货,他们对于这种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长达半个世纪,一直到合成氨技术普及才消停下来。由于有军事和农业这两个大客户,把持着地球最大硝石矿的智利自然是大发利市。

除上述两项雄踞世界第一的矿产外,智利还有铁、煤、碘、铅、锌、锰、水银和石油等矿藏。尤其是铁矿石,其品位很高(含铁量在60以上),可以跟瑞典铁矿石媲美。

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这几十年,可以说是智利的黄金时代。靠着铜和硝石这两种战略资源,智利的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在本世纪初已经成为南美三强之一,其经济实力更是位居南美第一。

尤其是一战爆发后,硝石和铜的价格都在暴增,开战前的精炼铜价格是每吨300美元左右,到了今年已经疯长到每吨640美元,而硝石的价格也暴涨了一半多,从战前的每吨35美元左右,暴涨到每吨55美元左右(此时合成氨技术只有中国和德国才有,其他列强还少不得硝石)。尽管这些矿产公司很多都被英美资本掌握,大头利润都被他们侵吞,但智利作为地主还是分到了不少油水,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

自从1891年,海军军官j。蒙特发动内战,夺取了智利政权。此后的这段时间里,地主阶级联合大进出口商通过国会控制政府,开始了所谓“国会共和时期”。因为赶上了好时候,这个时期的智利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当然这个时期经济大发展的不仅仅是智利,他们隔壁的阿根廷和巴西也发财了。

巴西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咖啡、橡胶和可可。巴西出口总值增加到98亿克鲁赛罗。其中,前两者都是世界第一,咖啡的出口值始终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橡胶出口量占全世界的40,可可出口量是世界第二。

阿根廷从1878年开始向欧洲市场出口小麦和玉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小麦出口量超过3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玉米出口量,到1912年达到480万吨,占世界第一位。皮革原料出口也于1913年占据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根廷的牛油、肉类和羊毛出口均超过美国和澳大利亚,占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