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此时拥有秀才功名者,就有六十余万人,拥有举人功名者,也有两万余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要成为一个秀才,得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道难关,才能进学成为一名秀才。
而天下秀才居然有六十余万,可想而知,此时读书识字的人该有多少。
而秀才想成为举人,更难。得通过省提学官举行的岁考和科考,才能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然后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乡试的录取率大约三十取一。考中举人,再进京参加会试,最后还要通过殿试,才能真正成为进士。
不过明代的科举不同于唐宋时期,唐时主要考贴经墨义,宋朝主考策问。而到了明朝,乡试、会试头场都考八股文。
能否考中,都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
什么是八股文?八股文就是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既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还得有一定的程式,字数又还有限制,句法还要求对偶。
八股文就是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有六段。
在这种考试制度下,无数的读书人都把毕生的精力用于研究八股文。
而在刘钧看来,八股文更像是一个文字游戏。他比做诗填词,要求更多。而这种选出来的八股高手,对于管理国家,治理地方,有什么作用帮助吗?
刘钧觉得没什么帮助。
官员需要的是哪些能力?
刘钧认为是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需要的是他们的品德操守,以及个人业务能力。
读圣贤经典,固然能提升品德操守,但业务能力也得强。明末之时东林党等自认为君子的那些官员,他们少部份人有节操,大部份人道貌岸然,至于个人业务能力更是几近于无。
当官需要哪些业务能力?
当官得有文化有知识,连字都不识的人当不了官,没见识少阅历。而且这个有知识,还不能仅是熟读四书五经就行。你还得有专业的知识,不会熟通经典,你也还得懂得些数学,知道些地理、天气,甚至懂些管理,明白些人际关系、公关广告等这些知识。
还得有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判断力和用人能力等。
而科举出来的许多官员,往往最缺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