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转移
盐务改革才刚刚开始,中原的流匪也还没有剿灭,在这个时候,刘钧不急着去打满清。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力量能直接灭掉满清,既然如此,那没必要分心去打。
先稳住长城防线就好,若是满清真的愚蠢的敢打上门来,那刘钧巴不得以逸待劳,用坚固的城防和犀利的炮台,让他们知道下什么叫后悔。
京畿已经成为了刘钧的大本营,他在全力的控制这里。
突起的瘟疫,使得本就还没解冻的运河,更加无法使用了。刘钧正在筹划着全面海运,来取代原来的漕运。事实早已经证明,其实海运远比漕运方便,成本也更低。但大明虽然几次用过海过,可很快又坚持了漕运制度。
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漕运涉及到无数人的利益,官商利益,地方利益。哪怕运河经常淤塞,经常有决堤改道等影响,导致运河无法使用。而且运河是由多个河段组成,不同的河道水位还不一样,导致运河上行船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运河上有多道关卡,不仅仅是为收税,而是关闸,就如后世的三峡航道一样,需要通过这种关闸,来把不同水位的河道联起来,让船只升降通过。
这样的关闸对于通航影响是很大的,一些繁忙的关闸,船只排队过关有时要排五六天。在这条运河上,有数十个运河城市,数十万的漕丁。
朝廷把南方的粮米等通过漕船运河,漕运北上,一路需要的时间很多,还经常有各种漂没等,使得漕粮的运输成本极高。朝廷这些年来,漕运上亏损的钱粮不知多少。
可就因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因此明明有更节省成本,更快速的海运方式,朝廷却根本没有使用。
刘钧认为是时候把漕运改为海运了,通过黄河、淮河、长江等大河把物资输送到出海口,再通过海运将物资运输到中枢京畿。
至于这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刘钧也并不怎么担心。
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了,刘钧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中枢和京畿及中原地区的控制,谁还敢跳出来,那谁就自寻死路。
对于吴三桂和清军,刘钧还真的没怎么太放在眼中。
就任督师,总督直隶与关外两军区四省诸镇全权负责讨逆平叛后,他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命令锦州等地的百姓全部撤入宁远。除了留给左良玉的部份必须物资外,其余全都带走,带不走的全都烧掉。
本来刘钧是计划左良玉也撤回宁远的,把锦州义州等地全都坚壁清野,可军机处会议上他们却坚持要让左良玉继续守着锦州,刘钧也不多说什么了。不过他在给左良玉的公文中,还是让左良玉把义州等城的兵马,都撤入锦州城中,收缩集中兵力防御。
刘钧下达的第二个命令,是传令北方长城防线各军,让他们适时的出动部队,将防线外百里内发起一波波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