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钧咂巴下嘴巴,什么话都不说了。似乎如今整个大明上下,对于外虏和内寇,都是一样的看法,那就是要攘外必先安内。上至皇帝首辅,下至平民百姓,一说起这事来,几乎就是上下同心。
刘钧也不好说这句话究竟是对是错,可对于大明朝来说,内忧外患,先对内还是对外却是关乎国家战略层次的大事,必须做决定的。历史上,朝廷虽说意识比较统一,都认为应当先安内。但事实上,朝廷却总是两面疲于奔命,甚至好几次,官军集中全力眼看着就要灭掉流匪时,可建虏就又入寇了,然后官军不得不抽调兵马北上入卫,而贼匪便又逃过一劫,得到休养的机会。
大明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一内一外两个大敌,可大明却一个都解决不了。
也许自己正在改变历史,张献忠已经被他擒拿了,罗汝才被他击败了,历史上这两支贼匪可是掀起了又一轮的反叛浪潮的,李自成似乎也是在这个时候卷土重来,然后官军疲于奔命,却始终不能遏制,最终贼匪彻底坐大,官军再也无法打赢贼匪了。
或许,历史已经改变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抢粮
汉中,西乡。
杨嗣昌心力交瘁,自接到调他回京的圣旨后短短几天,他的须发已经花白了大半。
他知道自己搞砸了,彻底的搞砸了,这次不比从前。当年他接任兵部尚书,向皇帝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匪战略,放言三月可平贼,最后虽然没能实现,可也确实取得许多收获,剿灭了许多贼匪,打压了贼匪的气势,皇帝并没降罪于他,甚至对他更加重用。
可这一次不同了,他知道自己这一次办砸了。
贺人龙哗变,派豫军去追回,结果被张献忠突袭,大败。继而他与左良玉汇合后率兵追击,结果又遇伏击,再次大败。一而再的失败,而另一面梅之焕却是接二连三的大捷。皇帝没有立即派锦衣卫将他擒拿进京,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所谓回部办事,只是给他留的最后一点面子。
他的仕途完了,圣眷已失,朝中再无他的地位了。
事情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杨嗣昌有些想不明白,他坐在廓下,晒着太阳,闭着眼睛思量着,然后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一个之前被他忽略的人物,刘钧刘继业。他想来想去,梅之焕的一系列行动都非常冒险,甚至原本绝无可能成功的。可最后梅之焕成功了,他却是那个步步失算的。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这个刘钧。是他屡次以支新军却总出乎意料的无往不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他,他就是那个变数。如果没有刘钧,换成其它的将领,梅之焕还能如此得意?若是梅之焕手下的不是刘钧,而是贺人龙、李国奇、刁明忠这样的跋扈将领,他还能笑到现在?
而若是他手下的不是贺人龙这些家伙,而是刘钧呢?
杨嗣昌摇头叹息,一切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