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宗龙反对的态度坚决,“刘钧今年不过二十,三个月前更只是个武学生员,短短三月时间,已经自一生员而跃升为参将,这份升迁速度已经令人匪夷所思了。再升,就不是恩赏而是会害了刘钧。”
不过崇祯向来不是什么从谏如流的君主,相反,他还是一个有些执拗的皇帝。你越是反对,他就越发的坚持。而崇祯也觉得自己的封赏并没有问题,今时不同往日,非常之时当然得行非常之事。
若是早两年,甚至是一年前,刘钧这样的战绩,固然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厚赏。可现在不是形势不一样嘛,朝廷正需要一次大捷,也需要刘钧这样的勇将。他连左良玉这样全军覆没的连总兵大印都丢掉了的将军,都没有论罪还敕封平贼将军,就是因为现在局势恶劣。
现在不管是关外还是中原,各处都是形势恶劣,刘钧这边一枝独秀,不大加赏赐他赏赐谁?
至于其它什么三月自平民升参将,二十岁就已是参将这些,崇祯都并不太在意。崇祯七年,他将武举考试增加了殿试,钦定状元,然后直接就给他选出来的状元授予了副总兵的头衔。不过是武状元而已,他都直接给副总兵了,现在刘钧实实在在的功绩,敕封个将军又如何。
再说年纪也不是问题,霍去病、戚继光,这些哪个不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成为开始身居要职。
首辅薛国观也出言反对如此封赏刘钧。
在这一片反对声中,内阁大学士姚明恭公开站出来支持敕封刘钧。
崇祯不满的对傅宗龙道,“刘钧如此将才,此时不用,更待何时?莫非,只有你举荐的人朕才能用?”
说完,他一甩袖子走开,丢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当天,宫中传出旨意,皇帝驳回了之前蓟辽总督洪承畴奏请举荐,傅宗龙已经通过的由辽东副总兵刘肇基任宁远团练总兵的提议。
傅宗龙坐在兵部衙门里面对着代表皇帝前来申斥他的太监,心里五味杂陈,没想到他反对敕封刘钧,结果皇帝就否了他举荐的刘肇基出任宁远总兵。更让他气愤的是,皇帝不同意他的举荐,竟然是因为关宁两镇总监高起潜太监上报说刘肇基恇怯,而锦衣卫和东厂居然都拿出证据支持高起潜的诬报。
刚就任兵部尚书的傅宗龙顿时觉得心灰意冷,想做点实事就这么难?
第二天早朝,崇祯再次提出敕封刘钧之事,阁老姚明恭等许多官员纷纷赞同,满朝上下只剩下了首辅薛国观、兵部尚书傅宗龙和兵部侍郎陈新甲三人反对。
“那就升参将刘升为湖广副总兵,分守郧阳,并敕封荡寇将军,授荡寇将军印,署左都督府都督佥事。”
这算是皇帝给首辅和兵部一个面子了,刘钧只升了副总兵,但敕封却一定要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