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赵烈下令船只海上降帆漂流了两天,就是检修战船,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战船出现一些小毛病在所难免。
也许平时的海战不算个事,但是要同如此庞大的敌人决定东方主宰的关键之战,他不允许出现什么偏差,一定要战而胜之,他的水师要以尽量好的状态决战,毕竟如今劳师远征的是破虏军。
赵烈猜测的没错,已经围攻安平城近月的联军主将们知道了北方那个明人水师倾巢出动的消息。
北方明人出动了一百余艘甚至可能是二百余艘战舰的消息震惊了很多人,是的,他们中间有些人感到颤抖,斗志甚至出现了动摇。
无他,不用说两百艘,就是一百多艘盖伦战舰加上明人巨炮的威力也让他们胆寒。
当然他们不是觉得他们一定失败,有郑氏数百艘海船相助,他们觉得他们的胜面还是很大的,但是他们觉得即使战胜,恐怕也是惨胜。
他们如果损失惨重到时谁能得利呢,他们私下合计得利最多的好像是郑芝龙,这不是前面拒狼后门进虎吗。
接到消息后,他们欧洲人好好商议了一下,向郑芝龙建议,必须同明人先和谈,万不得已再开战。
郑芝龙听闻也同意了这个提议,无他,对于北方这个敌人如此雄厚的实力他也有些惊诧,无愧是征服倭国的庞大的水师,如此能谈判解决当然是最好的了。
三天后,一支庞大的风帆舰队来到了安平外海,在离着安平海湾三十余里的海面上同郑芝龙、尼德兰人、西班牙人、英格兰人的舰队东西对峙。
方圆数十里的海面上铺满了战舰,放眼望去除了风帆就是主桅,这是大明海域历史上最为壮观的舰队。
东西双方的战舰都在自己的地界游荡者戒备着,这么庞大的双方舰队不存在着偷袭之事了,只有面对面的对决。
赵烈接到对方想要谈谈的消息后,他即刻同意了,如果能谈判解决目下的问题,那么维持现状不是不可以接受。
哪怕达成的协议只能维持几年也好,待破虏军解决了北方的难题,南方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只怕郑芝龙到时会主动迎合,后世的经验表明,郑芝龙惧怕大陆上的强者,否则他不会那般不顾很多手下军兵的反对投降满清。
此外,赵烈也是真心想看看郑芝龙这个枭雄,几十年间从一个商船的伙计到执掌大小千余战船近十万人的枭雄,郑芝龙当真是明末绝顶人物,他没有官府支持,甚至还要同官府激战,同数十股大小海盗争锋,游走于明庭和西夷人之间,最终成就一番功业,算是一个草莽英雄。
当然郑芝龙盛于海上而败于陆上,这是他步军着实不给力的因由,但是不能消减他的成就,后世郑成功所有的功业都是建立在他的旧部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