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个武臣也就止于此了,在文臣职掌一切的大明,一个武臣就是强如戚爷又能如何。
但是此番全然不同,一个武臣竟然远征倭国和朝鲜,击败建奴,迫使倭国降顺,这个功绩就是当年的戚爷也是远远不如。
大明的文臣都清楚,大明财政吃紧就是万历援朝开始的,这场大战耗尽了大明的底气。
大明辽东的军兵因为此战减少了近半,这是多大规模的减员,简直是不可思议。
一个是大量折损,一个是全无补充,无他,朝廷的抚恤银两还得拖欠,何况是招募新的军户。
这就给了建奴崛起的机会,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万历援朝,建奴根本没有机会并吞辽东,大明用海量的银子都能砸死建奴。
可见倭寇给大明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和影响,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的最后一击。
就是这么一个硬骨头被大明一个总兵率领万余精兵啃下来了,这是多大的功绩,在大明人看来,这个功绩可以同霍去病封狼居胥一比,甚至犹有过之。
都是痛击外族,一个是斩杀很多的匈奴小王首领,追亡逐北数千里,一个是乘风破浪远征宿敌,迫使倭人降服。
但是在明人心中,倭人是百年的伤痛,但是赵烈一个小小的一隅之地的总兵就让整个倭国败服,这个功绩可是稍胜霍去病了。
随着洪翼汉像个传播机般的散布,赵烈的大名传遍了北方,短短半月间赵烈东征倭国援救朝鲜的威名响彻北方,大明新的将星冉冉升起。
这消息当然也传入京师,陈应元张国元的折子一个摆上了内阁的桌案,一个进入了大内,放在天子的龙案上。
如今的大明内阁也算是天摇地动,不老翁温体仁在首辅这个烫手的位置上支撑了三年多的时间后,由于内政继续糜烂,温体仁只能勉励支撑,情势继续败坏,加上温体仁任用私人、拉帮结派,渐渐失去帝心。
一个失去帝心的首辅怎么能做的安稳,此时温体仁已经是在返乡的途中,他下课了。
接替他的是张至发,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官僚,崇祯选中他也是实在无奈,朝中已经没有处理这种乱局的能臣干员,张至发就是一个守成的,根本没有才干和魄力处置如今纷乱的局势。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庸碌的首辅接到这个烫手山芋般的折子,他能做什么,他只有一个法子,上报,让天子定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