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当今之计,就是先将蒙古鞑子和女真鞑子赶出去,正好携此功绩让朝廷放人。”

吴襄冷哼一声,“那万一朝廷不放督师呢?”

龙辰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字字铿锵道:“那就给那个不懂事的皇帝来个兵谏!诸位,莫非你们胯下战马和手中兵刃都是假的?”

在场辽东诸将纷纷倒吸一口气,心里都在嘀咕:这姓龙的是不是在朝鲜无法无天惯了,要不然怎么到了大明境地还是这般桀骜,兵谏啊,那等于是逼迫君上。

祖大寿目光中有神采闪烁,随后坐回了椅子上,他在沉思,或者说他在权衡。

龙辰很理解祖大寿眼下的心态,甚至说龙辰也很理解祖大寿这个人,这个男人,即使在历史上祖大寿投降了满清,但后世除了那些个读个半吊子历史就喜欢瞎嚷嚷的小白,真正懂历史的人都不会喜欢拿祖大寿说事。因为,这个男人,做的够了。他尽到了自己的本份,即使他最后投降了满清,但依旧无法抹杀他的功绩!

虽然最后的变节让祖大寿成为了历史上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但在龙辰心中他比那个殉国的史可法更应值得肯定,毕竟史可法除了最后殉国表明气节,其实真的对阻挡满清步伐毫无建树,甚至由于他的瞎指挥方便了满清夺取江南。而祖大寿,做的实在是够多的了。

先不提他为国戍边,阻挡女真铁骑十余年,就光历史上大凌河一役中:明大凌河城内粮绝薪尽,军士饥甚,杀其修城夫役及商贾平民为食,析骸而炊,又执军士之羸弱者杀而食之。

在这种情况下,祖大寿向皇太极投降,并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自己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

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但没想到祖大寿一回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皇太极两次御驾亲征,攻打锦州、宁远城都未能攻克。辽东巡抚邱禾嘉探听到祖大寿降清的情报报告给朝廷,崇祯皇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这反倒让祖大寿寝食难安:皇帝多疑,刚愎自用,怎么会轻易放过自己?毕竟袁崇焕可是祖大寿亲眼看着被崇祯下狱的。

故而崇祯皇帝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均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再加上祖大寿掌握着辽东军大部,崇祯也是投鼠忌器,一直没动祖大寿。

崇祯十四年,皇太极再次将锦州团团包围,而且围困了整整一年,祖大寿粮绝援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祖大寿终于降清。

祖大寿降清时,清朝统治者还没能完全击败明朝军队。为了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清政权恩威并施,许以降将高官厚禄、宅邸田地。清定鼎北京后,赐宅祖大寿于大桥胡同,胡同遂更名为祖家街。顺治十三年,祖大寿死于祖家街的府宅,他在北京生活了十二年。他死后,宅邸改建成祖家祠堂。

龙辰记得在后世,宁远中心的鼓楼上还有袁督师和祖将军的塑像。督师慷慨陈词,将军低头沉思。其实祖大寿的一生很像李陵!最终背旧主投降,却终生不为新主效力!

第43章 崇祯二年的崇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