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新明史[校对版] 闪烁 2140 字 2022-10-21

最后,朱祁钰做出了决定,舰队立即杀往釜山港,进攻釜山的战役就此拉开了!

第二十八节 釜山登陆战

驻守釜山港的是小西行长。原本,他因为作战不力被丰臣秀吉给撤了下来,虽然没有砍掉他的脑袋,不过,也只能在后方负责守卫的工作了。而丰臣秀吉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釜山会变为前线,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绝对不可能把小西行长这个逃跑“冠军”给留在釜山,由他看守最为重要的撤退通道吧!

朱祁钰率领的明军舰队一早就到达了釜山港外海,一百多艘战舰中,除了二十余艘被抽调去护送运输船队,十多艘负责在外围警戒,另外还有十来艘留在了对马岛附近之外,其他的六十多艘战舰全都集中在了釜山港外,而且,这包括了所有的一级战舰,绝大部分的二级战舰,集中了舰队七成以上的火炮!

炮击开始之后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舰队先是用右舷火炮射击,打了二十多轮之后,舰队掉转方向,开始用左舷的火炮射击。这种持续不断的炮击给了日寇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心理上的压力。小西行长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商人,自然明白明军火器的厉害,而现在明军舰队集中了上千门的火炮,这釜山城就算再坚固,也会被打成烈火地域!

小西虽然没有再次逃跑,他也确实无处可逃了,不过,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对付明军的炮击。明军的炮击持续了整整一日,舰队携带的炮弹都打光了之后才停了下来,退到外海接受运输船的补给。当天晚上,再次返回釜山港的外海,接着开始炮击!

这次炮击没有持续多久,两千多近卫军与组织起来的五千余水手就乘坐小艇上了岸。近卫军虽然没有强大的火器,却都是优秀的步兵,而五千水手携带了二十余门从战舰上拆下来的火炮,另外的人员也都人手一枪。这支军队完成了集结之后,就开始向釜山城推进,一场攻城战大响了!

在对马岛的作战行动中,明军近卫军袭击的仅是日寇的营地,其防御能力与釜山城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这次明军也携带了火炮,还有火枪,这才是对“陆战队”作战能力的全面检验,如果明军能够打下釜山城的话,那么明军水师的陆战能力就得到了肯定,而且明军“陆战队”的地位,能力都得到了承认!

战斗打得并不是很激烈,当时釜山城内虽然有小西的兵团,以及两万多负责后勤运送工作的日寇二线部队。虽然,进攻的明军就七千多人,不过,明军在舰队的炮火支持下,日寇根本就不敢出城迎战,只能在城内死守!而七千明军也没有给对手任何的机会,釜山城本身不算是坚城,当年日寇也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打了下来,这次明军自然也不用花费多少力气!而可笑的是,当初小西行长正是从此踏上了朝鲜的大地,而现在,他却又要在此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小西行长也很清楚,上次丰臣秀吉不杀他,主要是有几个与他关系很好的将军担保他,而他被放到釜山来,任务就是守住这条通道,而且做好后勤保重工作。不过,丰臣秀吉也就最多容忍他一次,如果他再丢了釜山城的话,那丰臣秀吉不杀了他,然后再灭了小西家族那才是怪事!

正因为这个原因,小西这次是拼了命的死守釜山城。小西搞到的那些火炮都被丰臣秀吉给带到北面去了,所以他只能在城内死守,希望在明军入城的时候,给明军重创,迫使明军放弃占领釜山城的希望。当然,结果肯定不会与他设想的一样。

当朱祁钰发现日寇放弃了在城墙上的防守之后,心里也明白了日寇的计划。他立即下令加强了炮击,舰队驶近了海岸,集中火力轰击城内的日军。炮击整整持续了一个晚上,直到天亮的时候才降低了炮击的密度!而这时候,“休整”了一夜的明军“陆战队”也在此时发动了进攻,趁日寇整夜忙于躲避炮击,疲惫不堪的时候,一举攻入了釜山城。

日寇措手不及,根本阻挡不了明军的进攻。特别是那两千多近卫军,个个勇猛无敌,即使他们并没有战马的帮助,不过在巷战中,徒步作战的近卫军反而更能显示实力,加上他们手上的短铳,以及跟随在后面的水手火枪的帮助,明军所向披靡,日寇根本就无法阻挡。正午之前,明军已经包围了釜山城镇守府,而这里现在就是小西行长的居住的地方!

这次,小西没有想到逃跑,他知道,丢了釜山城,逃回去也是死,而如果留下来,明军还不一定会杀他,特别是当他想要活下来的时候,有足够的筹码让明军饶他一命!当明军冲入了镇守府的时候,小西已经带着几个侍卫等在了大厅里,并且放弃了抵抗。而明军官兵并没有认出这个日军将领来,如果不是一位军官及时制止,恐怕小西在见到了朱祁钰之前就已经身首异处了!当然,小西拥有的外语“天赋”帮了他很大的忙。在他报出自己的身份,并且要求见明军主帅之后,他才逃脱了一死。当然,小西并不知道,明军主帅正是明帝国的皇帝朱祁钰!

明军在完全消灭了釜山城内的日寇时,小西行长也被带到了朱祁钰的旗舰上,见到了明军主帅。当小西行长发现明军主帅竟然是明帝国皇帝之后,立即就跪了下来,嘴里连连喊着饶命,他也早就知道,朱祁钰在玉浦海杀掉数千投降日军的事情,此时肯定是惊恐万分,身怕朱祁钰一刀砍了他!

朱祁钰冷眼看了这个胆小如鼠的日寇将军,心里更是瞧不起小西行长,不过,立即就有人在旁边提醒了朱祁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