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

再者,方天定的政治影响远远超过了他本人的价值,俘获太子这样的事情传将出去,对大焱来说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情,而对于方腊的圣公军来说,简直能够将军心士气击碎。

在童枢密没有授意的情况下,谁敢轻易促成这种可笑又不可能的事情。

偏偏这些梁山军的刺头一腔热血没处发泄,弟兄们惨死了又不得报仇雪恨,对朝廷早已生出极大的怨愤,很多人都想借此来宣泄怒气,一时间闹得是人心惶惶。

蔡旻不得不派出督军队,每日在大营之中巡弋监管,但有大声喧哗者,便强行镇压下去。

只是人心所向,堵不如疏,越是镇压,这股怨气便越是沉重,眼看着军营内部岌岌可危,蔡旻才不得不放下了架子,与宋江商议抚慰军心的事情。

好在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时隔数月,朝廷的大军终于姗姗来迟,那个传奇中的大宦官童贯,终于是来了。

第213章 大军抵达

童贯,字道夫,年少时便入宫做了宦官,其父乃是一位书画收藏家,盖因当今官家仁厚博学,文词书画堪称双绝,他便投其所好,多次进献书画,赢得了官家的赏识。

而后官家在杭州设立访求古玩书画的明金局,童贯就担任了供奉官,正是在杭州,童贯结识了蔡京,而蔡京的书画造诣也是登峰造极,号称天下第一书法家,童贯便将蔡京推荐给了官家,并一步步将蔡京推上了宰执的高位。

蔡京得了势之后,又开始反哺童贯,两人沆瀣一气,时人皆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

童贯和蔡京被文人士子骂为六贼之首,皆因二人狼狈为奸,党同伐异,并将司马光、文彦博等一大批尚明渊博的大儒文臣、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正直言官列为奸党,甚至还请了御书刻石于端礼门前,号曰“党人碑”。

但凡列碑者,生人遭贬斥,死者则剥夺谥号官位,其族中后裔弟子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又让士林文人如何不恨这奸佞之臣。

再者,他还利用官家崇信道教,四处搜罗方士到宫中侍奉,与蔡京为了讨好官家,在苏杭二州设立了造作局,搜刮奇花异石,献官家“花石纲”。

这些奇花异石一旦被看重,百姓只能被迫凿墙拆屋,也正是花石纲害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才引发了方腊等诸多豪强的揭竿而起。

可当苏牧将方腊等人即将起事的情报送给郑则慎,后者通过杭州通判上表朝廷之时,童贯却觉得下官在危言耸听。

再者,他当时已经紧锣密鼓在北伐,妄图建立不世功勋,异姓封王,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大名,于是便让少宰王黼隐而不报,直到方腊攻陷了六州之地,官家才惊觉,命童贯南下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