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页

乱明[校对版] 喻心 1221 字 2022-10-21

对这些变化,除了一些好事之徒外,关注的人并不多,因为百姓们的目光被层出不穷的招工所吸引。

湖州水道纵横,平时交通多依赖船只。这年冬天,每个县的县太爷突然像转了性似的,投入极大的精力整治河道、修建码头。这需要大量的民夫,而且还开工钱,工钱也不低,一日竟有三十文!

湖州人多,多余劳力不少,能多挣点钱,任何正经人家都无法拒绝。

除此之外,湖州境内的官道也在扩宽,竟然全部铺上了三合土!

百姓咂舌不已,县衙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

疑惑的百姓纷纷询问见多识广的弓兵队长,弓兵队长答道:“当然是江陵侯出的!整个湖州,江陵侯一口气整整投入了一百万圆!”

修路架桥,历来是赚取名声的绝佳手段。开明的乡绅一旦有了钱,无不投资修路架桥,以行善积德。

一口气投入百万圆修路架桥、整治水道,这该是怎样的一份功德?

百姓们从心里感激江陵侯,每修一座桥,无不刻石,以记录功德。

不过,接下来的事,就让百姓们看不懂了,弓兵们走家串户,到处宣传,官绅一体纳粮,一亩地,每年必须按照时价的六成售卖一石粮食与官府,任何人胆敢偷税漏税,将遭到严惩。

按照每亩地三石的平均产量,这个税率差不多是一成三,比朝廷的税收高了两三倍。

更为致命的是,不用纳税的特殊阶层以后也要纳税。老百姓迅速算了一笔账,拥田万亩的豪绅,每年要上缴四千石粮食!

不用说,豪绅们绝不会爽爽快快地答应。

不过,弓兵们给豪绅留了一条后路:嫌缴税太多?没关系,可以按照时价将土地售卖给官府!

土地就是命根子,豪绅们怎么可能走这一条路?

豪绅们如丧考妣,本准备到县衙哭诉,但一看到弓兵拿的通告上,县衙的官印鲜红、刺目,纷纷打消了这个念头。县太爷盖过了官印,再到县太爷处哭诉,这不是找不痛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