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六七万人怎么看都是乌合之众。李自成深知,若对阵普通明军,这六七万人还能派上用场,若是对阵荆州军,或者陕兵、洪兵,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武器暂时无虞,粮草也暂时无虞,该继续往哪个方向劫掠,就成了摆在李自成面前的问题。
向西,皆是辽阔之沙漠,人烟稀少,粮草得不到补充,好处就是朝廷兵力不多,能得到一部分战马;向东,皆是膏腴之地,人口稠密,饥民遍地,但贺人龙犹如一堵墙一般,堵在了他前进的道路上,往后,朝廷的兵马很可能迅速集结,压力非常大。
正当李自成犹豫不决时,忽然得到王登库的通报,经由陕北运往军中的武器被骠骑军所劫!李自成看过通报,随即扔在了一边,鞑子的支援,目前可谓聊胜于无,除非能支援几千匹战马,几千副兵甲。李自成明确告知王登库的心腹,令其转告满清鞑子。
紧接着,李自成又收到军报:贺人龙收编了刘国能的残兵后,拥众万余,正逐步向眉县集结,似乎准备收复凤翔。
李自成大喜,天赐良机啊,他迅速作出了决定:一举打败贺人龙,往东进军!
贺人龙躲在西安城内,足以阻止李自成向东流窜,现在出了城,区区万余人马,李自成还真没放在眼中。
于是,李自成立即集结兵力,与贺人龙大战于蔡家坡。李自成胜在兵力众多,贺人龙胜在训练有素,双方激战之下,互有损伤。
然而,这场战争从根本上来说对李自成是有利的。一方面,他将战争当成了优胜劣汰的手段,通过残酷的战场厮杀,精中选精,逐步积累了五千余精锐;另一方面,借助与朝廷官兵的大战,李自成的声望直线上升,投奔他的贼寇越来越多。
李自成的实力在急剧膨胀之中,而贺人龙则打一场少一部分人马。
最终,贺人龙越来越吃力,仓皇退回西安。
李自成乘胜追击,劫掠武功、周至、兴平一带,拥众迅速超过十万,兵锋一度抵达西安城下。
贺人龙无法,只好一封接着一封地往京师投求援信。
贺人龙满心期待,希望老上司洪承畴能回到陕西,即便老上司无法回来,总该把孙传庭给调回来吧?有了孙传庭一两万陕兵协同,足以将李自成驱赶到沙漠里饿死。
正当他左等右等之际,忽然得到消息,朝廷任命熊文灿为陕西巡抚,业已从京师起程。
“老子要的是兵、是兵!奶奶的,派一个腐儒过来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