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低头思索不已,显然,他的老想法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
林纯鸿知道,徐允的长处并不在组织工程建设,而在于政略。现在,林纯鸿有意将桐柏县纳入邦泰体系,徐允的长处才算有了用武之地。
“近期,我打算将桐柏归入襄阳部,桐柏一县,还需要徐总管多费点心思。”
徐允惊愕不已,拜道:“还请军门收回成命,徐允管理矿区,已经力不从心,哪里还有精力管理桐柏一县?”
林纯鸿笑道:“矿区就交给王两全吧,徐总管主管民政。不过,徐总管一定要吸取矿工叛乱投敌的教训。对于矿工,不要担心多费了钱粮。就是一月十个大圆,又有何妨?”
徐允大惊:“十个大圆,岂不是亏死了?”
林纯鸿解释道:“单纯从矿区看,的确亏死了。但是,徐总管想想,矿工手里有了钱,首先就要各种生活必需品,还要建房子,还要娶媳妇,还要寻欢作乐……我们就在桐柏卖他们各种生活用品,卖他们砖瓦,开设赌场等娱乐场所,这样,钱不是又回到我们手里了么?而且,徐总管还可以从货物流通中抽取税收,这岂不是大赚特赚的好事?”
“当然,十个大圆有点言过其实,我打个比方而已。”
林纯鸿的话似乎给徐允打开了一扇门,徐允不停地苦思,但就是抓不住头绪。
林纯鸿笑道:“行知书堂里就有关于消费、生产之类的书籍,徐总管多下点功夫吧。总之,不要怕多给了老百姓钱,老百姓有了钱,咱们手头就不缺钱。”
“还有,桐柏矿工多为流民,大多都未成家,徐总管要是给每个矿工找一个媳妇,安家在桐柏,还怕矿工会生出反心?徐总管到了桐柏后,第一要务就是帮矿工找媳妇,此事最为紧要,不能拖!至于已经南下五六万矿工,不适合再返回桐柏,现在广东急缺劳力,不难安置。徐总管干脆从零开始,重新招募矿工吧。”
徐允哀叹不已,娘啊,哪有当县令还操心老百姓找媳妇的?这下算是被军门算计了,堂堂一县之总管,居然当起了媒婆,还不笑掉别人的大牙?看来,管理民政殊非易事,还得下功夫读书啊!
看着徐允如丧考妣,林纯鸿暗笑不已,什么叫地方官?这就叫地方官,娘的,要是不为百姓做点事情,还不如跳入茅厕淹死。
安排桐柏重建一事后,林纯鸿又返回了荆州,召集阁幕使、财政司等众,讨论邦泰的财政大计,毕竟,大肆扩军无论如何也绕不过钱粮问题。
要说,这几年邦泰财政状况还不错,收入处于稳步增长之中。但架不住摊子铺得太大,银子如流水般流出,每月赤字高达五万多两银子。郑天成早就对赤字状态不满,此时逮到了机会,反复强调道:“自七年八月以来,每月都亏空,现在邦泰已亏空一百零三万两。再这样下去,邦泰就算完了,入不敷出嘛!”
林纯鸿毫不在意,轻描淡写地说道:“月入一百三十多万两,赤字率才不到百分之四,有什么好担心的!广东沿海,海商富可敌国,还怕找不到人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