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还有洪承畴和孙传庭吗?哦算了,来了就来了吧,估计他们两个要想把李自成完全消灭也不可能,还是本官亲自上吧,叫人加快速度,同时沿途四海镖局加强情报收集,确保我们在恰到好处的地点能够给李自成来一次致命的打击。”张雷点点头,恍然大悟,然后说道。
船队加快了速度,但是这里毕竟是内陆地区,到了半道上根本就没办法前进,张雷只能够无奈地下令让人把东西全部搬下来用马车载了,那些船只原路返回。
这里附近的四海镖局的人们全部都行动起来为张雷提供着最准确最有效的情报,张雷就好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紧紧地盯着李自成一样,这就是他要的效果,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历史上那么多次战争的教训,他实在是太明白情报的重要性了,有的时候准确而且及时的情报比几十万大军更加有用。
官道上面,张雷他们的马车队伍绵延数里,这些装载在箱子里面的武器引来了周围的人的无数猜想,好奇心本是人们的天性,张雷做得越是隐秘,感兴趣的人就会越多。
这一天,张雷他们刚刚翻过一座山头,进入了达州地界,马上就接到了四海镖局传来的消息,说是李自成刚刚通过了汉中,现在正在继续往南前进,方向是西南方的广元,张雷当机立断,加快速度往广元的方向进军,想要在这一段路程上面赶上李自成。
从应天府出来,这一路过来起码千里,到现在大家都有些疲惫了,张雷让罗德曼传令下去,大家再加快脚步,用不了多久就能够遇上李自成的部队了,到时候大家可以毫无顾忌地打。
这话和望梅止渴产生了一样的效果,大家都显得亢奋了起来,张雷也松了一口气,经过这么长的远征,终于见到李自成了。
第237章 各怀鬼胎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林中的鸟儿发出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地上斑驳的都是树叶的影子,张雷他们穿行在这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之中,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他们终于来到一片宽阔的地带的时候,距离李自成的部队已经不到三十里了。
这是一个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的距离,张雷倒是很希望马上就和李自成相遇,但是他们这么多人根本就不可能在前进的过程中做到悄无声息,因此李自成的斥候也已经发现了他们。
在李自成的营帐中,他正在和自己手下的谋士商量着对策,对于李自成来说,传奇故事颇多,而且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枭雄还在于他能够和部下打成一片,这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面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品质,就好像张雷也是拥有几百年后的意识才会觉得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那样,但是李自成并非一个穿越客,能够做到实属不易,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容易,但凡是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都会被大书特书,比如说刚刚开始创业的刘皇叔,精忠岳飞等等。
“听说他们携带着大量威力巨大的大炮,咱们应该怎么应对?”李自成坐在铺着虎皮的椅子上面,看向下面的一群大臣,自从高迎祥在崇祯八年战死之后,他继任闯王,因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队伍越发壮大,已经成了农民军中的主力。
听了李自成的话,其下首一面容白净的中年儒生开口说道:“大王,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自从咱们提出‘均田免赋’之后,队伍日益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拥兵百万,就算是他有坚船利炮又如何?官逼民反,向来采取蛮横手段征服百姓的统治都不会长久,只要咱们争取到了民心,不说他们的大炮,就算是再厉害的武器,也不可能将我们打败的。”
说话这人名字叫李岩,在明末的历史上,李岩是一个重要人物,李岩原名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他后来成了家,娶了汤氏,汤氏出身于杞县豪门之家,知书达礼,贤良淑德,是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