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清了清嗓子,说道:“回皇上话,正所谓敌不犯我我不犯人,一味的退让和妥协解决不了任何事情,既然他们敢发动战争,那必然是丧心病狂之辈,和这样的人讲道理那是不可能的,更加不能够奢望他们自行改正错误然后停止荒唐的行为,面对暴力,只有采用更加暴力的手段来压制,才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诚然,战争会死人,但是如果不将战争压制下去,死的人会更多,而且,一个好的政权,一个得民心的政权是不畏惧战争的,国家的荣誉感会驱使着国民齐心协力地投入到为了广大人民的和平而努力奋斗这个事业上面来,只有那些知道自己的统治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的政权才会无所不用其极地维护稳定,因为它们害怕战争,害怕一打破这个格局自己就会被千夫所指,甚至怕自己的国民也临阵倒戈,我一直在强调百姓是温和的,是仁慈的,只要他们能够生活得下去,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呆在这个国家里面,而不是逃离,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根基就在于老百姓,只有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了,这个政权才能够稳定和长远发展,而安居乐业是要老百姓自己来体会的,而不是政府说安居了安居了说乐业就乐业了,所以皇上,臣以为这战该打,不仅该打,而且还应该加大力度地打,得到百姓的支持是关键,因此皇上,臣建议下调农业税收,将各个税种的比例都通过报纸来让全国的老百姓都了解,长久以来,政策的执行之所以出现偏差就是因为老百姓并不知道政策的真相从而被心怀叵测的人恶意引导,对皇上的旨意阳奉阴违,这才导致了百姓的不满。”
他的这话说的十分清楚明白了,任何畏惧战争的政权都是不得民心的政权,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并不害战争,只要政令的上传下达有了明确的界定,而不是模凌两可,那官员们想要中饱私囊可就困难多了。
这话的矛头直指所有的官员,至少在场的官员是被无一例外地辐射到了,崇祯也不知道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等张雷说完之后,他马上兴高采烈地说道:“张爱卿真是深得朕心,特别是最后一条,好主意啊好主意,朕现在就下旨,按照你说的去办。”
有了之前李日华的前车之鉴,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一双双怨毒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张雷,恨不得将这个阻挡了自己的财路的家伙碎尸万段。
崇祯说道:“张爱卿,朕觉得你刚才那一番话说到了重点啊,稳定虽然是造福百姓的重要条件,也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我们永远不挑起战争,但是也不会惧怕战争,谁要是侵犯了我们,那必然是要十倍百倍地还回去,只有让对手畏惧,才不敢轻易进犯,才会有更加长久的和平,好了,诸位爱卿,朕累了,你们都退下吧,这一番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也无需再一轮,你们这些人,谁要是能够做出成绩来的,朕绝对让你们风光无限,若是什么都不会只会耍嘴皮子功夫,那就别怪朕对你们没有什么好言语了。”
第189章 重建中都
连威胁带妥协的,张雷他们升官这件事情还终于算是决定了下来,对于张雷来说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只有手中掌握有越来越大的权利,才能够有充足的话语权,什么平等都是狗屁,都是为权利服务的。
崇祯没想到一个例行的封赏会让那群迂腐的士大夫们如此反对,不过仔细想一想他们反对的也并不是全无道理,他们这些人需要的是维持现状,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完整而且系统的利益链,而张雷的出现以及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对这条利益链带来很大的冲击和风险,现在张雷的权利还不够大,他们还能够控制和避免,一旦张雷平步青云,遭殃的可就是他们了。
封赏的事情结束之后,崇祯说道:“现如今中都遭受重创,急需重建,而且朕认为很有必要修建城墙等防御工事,不过现在国库空虚,是不可能拿出什么钱来的,但是重建皇陵刻不容缓,不知道有哪位爱卿愿意接这个差事的?”
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说话,崇祯之所以这么说而不像之前那样直接指定张雷来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避免这些大臣再多说闲话。
过了一会让,崇祯敲了敲桌子,提醒说:“怎么?刚才不是挺能说的吗?现在怎么就不吭声了?这件事情你们谁能做?”
众人面面相觑,李日华说道:“皇上,既然仗要继续打下去,叛军要消灭,那还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老臣觉得相比之下凤阳的修缮倒是可以缓一缓。”
“放肆,这事情能够缓一缓吗?说不打的是你们,现在又拿打仗出来说事,和那些出尔反尔的小人又有什么不同?不就是因为朕说了这趟差事没钱赚吗?啊,就都不愿意出头了?你们当这个官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几十年的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若是孔老夫子在天有灵,恐怕都要因为你们而羞愧,朕再问一遍,有谁愿意主动担待这个差事?若是没有,那朕要指定谁去做,你们再敢说闲话,一律革职查办。”
大家都是一怔,这话说的就有些重了,但是没回报的事情谁愿意干啊?于是大家依旧保持沉默。
这个情景让崇祯不由得暗自摇头,朝廷啊朝廷,就是由这样一群人在维持运转,想一想就觉得心寒。
“张爱卿。”崇祯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