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田珍和李嗣业也欣喜的跑到秦霄面前,单膝跪地,拱手于额,行了一个标准的大唐军礼,齐声道:“大帅,两座浮桥已经搭好,请大帅下令!”

秦霄看了一下计时的日晷,晷针正指在石盘的“午时二刻”之上,刚好没有误了军令规定的时间。

行军在外,不太方便使用常用的铜壶滴漏,一般都用这种石盘铜针的“日晷”了,时间的把握可以精确道“刻”。

秦霄心中略感欣慰,这交代下去的第一条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秦霄翻身上马,大声道:“骑兵先行,辎重在后,单列渡河。未时之前全军渡到北岸!出发!”

辛苦折腾了好一阵的士兵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反倒比当初更有精神了,齐声回应,隆隆震天,声音盖过了奔腾怒吼的渭河之水。

秦霄心里暗暗地有了一些欢喜:这才有点军人的样子!大军到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些技能不训练一下,哪里还是军队?

就这样,一支原本疲态尽露、怨声载道的军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自己搭建的浮桥,横渡渭水,登陆北岸。

北岸大多是高陵丘壑,比南岸的地势要稍高一些。

大军整顿完毕,秦霄再度下令:“拆桥!”

“啊!”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秦霄的命令不容置疑:“每队出一人拆桥,二人埋锅造饭,其他人等建造军寨,不得有误!”

唐时的军队编制,以“伙”为最小单位,每伙十人,每五伙称为一队,设一名队正。基本上,军令的下达,是由主率到将军,将军到都尉,然后下传到各个队正那里。行动也一般以队作为单位。

军令如山,士兵们不敢怠慢,挥起斧头大刀,朝刚才自己辛辛苦苦搭建的浮桥,一刀一斧的劈砍了下去。

一节节圆木被拖上了岸,有些就这样被水流冲走了。有些个熟知水性的士兵刚刚搭浮桥的时候最为积极,打桩搭木,忙活得最欢,此时不到一个时辰,又要亲手去拆了,都恨恨的低声咒骂起来。

秦霄和几个在军中混迹已久的老将,和盘商议好了军寨的建造方案后,画好图纸,交给了田珍,自己走到了浮桥边,亲自监督起那些人拆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