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静静的听着皇上发牢骚,黄锦心头也有无限感概。外头大臣明里暗地都在骂皇上不上朝,只顾贪欢享乐,可是有谁知道皇上这个九五至尊的位子并不是那么好坐,今天这里搞叛乱,明天那里来天灾,一个不慎,屁股底下的位子就有可有保不牢,被人取而代之。

可皇上不上朝,却能将朝中群臣紧紧的捏在手心里,黄锦自小进宫,由小太监开始到现在的司礼监的秉笔大太监,见过多少自栩厉害的大臣,在这位皇帝的手里全都栽了跟头,这位陛下的心智与手腕可见一斑。

“不但这样,居然还有上来凑热闹的。”万历终于将眼睛从落雪上挪开,冷冷啍了一声,“昨天济南府送来一份密奏,你可知道上边说的什么?”

一听济南府三个字,黄锦的心忽然就停跳了一拍,连忙陪着笑试探着问道:“莫不是睿王殿下……?”

“你倒是乖觉!”不着喜怒的瞥了他一眼,“济南府尹李延华参睿王悖逆犯上,私自在鹤翔山开发金矿,得利极丰,他曾派人上山察看,却被痛殴一顿尽数赶了下山,你说这事有几分可信?”

这是又要让自已发表意见么?黄锦心里头又苦又涩,习惯性的先抬眼看皇上的脸色,却不料万历好象看透他的心事一般,厉声喝道:“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天天看朕的脸色,你不烦朕都烦了。”

这些年万历脾气越来暴虐,内监宫女稍有过犯,便即拖出杖毙,既便是黄锦这样的陪在万历身边几十年的老人,也不敢有些许大意,骇得连忙低了头,额上已经有一层细密的汗珠,不住口的称是。

细细思忖了一番,方开口道:“济南府尹弹劾睿王一事,老奴认为蹊跷甚多。第一,此事如此之大,为何只有李大人一已密奏,而不见巡抚周大人的折子?第二,依这位李大人所奏,睿王开矿一事他也只是听闻,并没有亲眼实见,这个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其中或有下情也未可知。”

说到这里迟疑了一下,“再说这位李大人的为人,老奴也曾有过耳闻,官声和风评都不怎么好,他的话有几分可信,还需仔细斟酌。”抬头觑了万历一眼,“这是老奴一点愚见,陛下您能听就听个一句两句,不可听就当成耳旁风,吹过就算,咱不当真啊……”

万历噗一声笑了出来,“老货真个滑头!不过你说的也有你的道理,只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李延华再混蛋再不靠谱,没有几分证据,谅他没这个胆子敢将本送到朕面前,这事得彻察!”

说完拔步就走,倒把黄锦闪了一个愣怔,急叫道:“陛下,您慢些,仔细脚下雪滑。”

万历疾步急行,头也不回的喝道:“去召刑部王之采来见朕!”

王之采,字心一,时任刑部主事。官虽然不大,但是其人审案极具手段,可以说术业有专攻,经过他手里的犯人,就算是个铁打的金刚,用不了几天也就会老老实实的招供。

自从乾清宫面圣之后,这几天来王之采坐卧不宁,寝食难安,这个案子看起来并不复杂也不难审,鹤翔山有没有金矿,看下不就知道了?若是真的有金矿,也不会凭空飞掉。若说是去巡山的被打一事,那就更没什么了不起,别说堂堂睿王爷打个把人,就是一时性起,杀上十个八个的,估计也算不上什么大罪。

王之采一生都在刑部打滚,审得尽是高官要犯,耳濡目染,深通官道,一眼就看出,这个案子是真的不好审。堂堂睿王,天潢贵胄,私自开矿,敛财自肥这个罪名可就大了……

皇上的意思到是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案子到底是严察还是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