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燕帝亲征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燕帝每次亲征都是三军统帅,再加上有大燕统领各军,使得剩下的一些将军们只能冲锋陷阵,而没有单独统领作战的机会,时间一长,他们就缺房了这方面的培养,能力就局限在了冲锋陷阵上,而当燕帝和四大将领中白晋和李牧之出现老迈的情况时,再回头寻找几个单独能够统领大将军的人选时才发现将帅方面就出现了断层。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合适的人选统领北上。
原因很简单,十年前的雁门一战,大燕十万精兵尽丧北戎三万铁骑之手,大燕太子姬承乾战死。
这个大燕群臣心里留下了阴影,即便是三年前燕帝被征北戎,雁门关前一站,大燕神弓项子羽射杀了北戎大汗王阿史那?努哈赤,可那次也是惨胜,大军损失很大。所以这次北戎倾巢而出,二十万铁骑南下,想想就恐怖可怕,谁敢在这个时候推荐合适的将领,要是战胜了还好说,没准会得到举荐有功的赏赐,可战败了呢?就是举荐有误,就是失察罪名,这个罪名谁担得起呢?
故而群臣选择了沉默不语,就连枢密院的两位大佬白晋和李牧之都沉默不语,因为两人心里也没有适合的将领,毕竟这次北戎二十万铁骑南下,大燕想要败北戎,没有三十万大军不行,统领三十万大军,他们征战一生,也只有一次统领过这么庞大的军队而已。
不过国难当头,两人也向燕帝请战过,想亲自统兵北上,可是燕帝不准,私下跟他们说了很多,这才劝服了两人没有一意孤行。
就这样,太极殿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气氛一下子陷入了僵硬之中。
“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出征,征讨戎蛮!”突然,就在这一刻,位列武将一方的人群走出一人请战道。
众人一眼,发现他就是三皇子姬弘昌。
“父皇,儿臣也愿意统兵北上,跟北戎决一死战!”同样,位于文臣一方的人群中走出一人朗声说道,这个人就是八皇子姬虔。
燕帝的十个儿子中,能征善战的不多,就已故的太子姬承乾、三皇子姬轻尘、八皇子姬虔和老九姬轻尘,至于老十姬延岁数还小,难以判定。不过人数虽少,可这几人都像燕帝一样,只要一上战马就是一员勇将。
就说太子姬承乾,当年在雁门关监军时,一柄马槊刺死了不少北戎武将,被北戎誉为中原第一槊,而正因为这个原因,当年姬承乾兵败被围,北戎骑兵才愤怒的将他杀死在马下,还没有生擒活捉,可见愤怒仇恨有多深。再说三皇子姬弘昌,名字听着柔弱,像个书生一样。可是十六岁入军旅,跟随燕帝南征北战,立下过赫赫战功,武力不输于当年的太子姬承乾。即便是八皇子姬虔没有领兵打过仗,可弓马齐射样样精通,十八般兵器非常娴熟,数次在军中比武中独占鳌头,绝对是一员悍将。
所以这两人一请战,就打破了太极殿沉默的气氛!
随即就有二皇子姬平和四皇子姬文等陆续出列请战。虽说姬平和姬文不愔兵法,可作为燕帝的儿子,自小就开始习练弓马齐射,现在的马上功夫还不错,足可以做一个儒将。再说大燕军中都会有皇子监军的情况,他们请战也符合当下的情况。
群臣一个个推三阻四的害怕的要命,可皇族子弟一个个要请战北上,这才太极大殿里显得很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