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全军到达,或可取胜。如今这形势,危险!”赵廷隐道。
孟昶笑笑道:“赵大人莫急,切听昭远说完。”大蜀朝堂,孟昶与众臣正在听王昭远讲叙高平之战。
此战发生在五日前,孟昶自是已知道结果,但不了解详情。
王昭远笑道:“赵大人说的是,刘崇也发现自己兵力的优势,兴奋不止。我猜他当时可能都在后悔叫来契丹援兵。”
“若无辽国撑腰,只怕他也不敢攻周。”赵廷隐鄙夷地道。
“那辽将杨衮是员老将,经验十分丰富。”王昭远继续道,“在阵前观察,发现周军排兵布阵很有章法,无明显破绽,马上警告刘崇莫要轻敌。”
杨衮?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孟昶好奇问道:“怎么是汉人名字?”
“此杨衮确实是契丹人,曾是耶律德光手下干将,那年拿下汴梁后,耶律德光赐此名。”王昭远的脑子里盛满了当下稍有名气的人物。
“是不是还有个杨衮,很有名气的。”孟昶又问。
“皇上连他也知道啊!”王昭远赞道,“不错,还有位杨衮,使金刀,武艺高强,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兄弟。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后,他主张出兵驱逐契丹,与刘知远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之后,占山创一火塘寨,打出‘驱逐鞑虏’的旗号,在边境一带很有威名。刘知远建汉后,曾邀其入朝,遭到拒绝。两年前,因病去世,火塘寨也随即消失。”
对,对,是他,杨家将的老一辈,杨业他爹。“那他后人呢?”孟昶急问。
“流落民间,不知所终。”王昭远答道。
“皇上,跑题了!”赵季良等臣的目光很着急。
孟昶“呵呵”笑了下,示意昭远继续。
王昭远继续,“那刘崇听得扫兴,说了机不可失,失不在来之类的话,命令辽军勿动,汉军准备出击。”
“有得一拼。”众臣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