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千万别以为两个皇帝的见面会谈会很枯燥,他们谈得很有诗情画意。

雅座在二楼,虽冬却无寒意,推开窗,扬州西湖的景色美不胜收。

“王兄,小弟初到扬州便被这美景所迷,真想再此安家。”孟昶感慨道。

李璟远望,赞道:“美,很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郎虽去,留下的佳句却让人久久回味。”

“此句虽好,怎比得上你们大唐皇帝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呢。王兄,你说是不?”孟昶投其所好,讲出了李璟最得意的那句。

李璟很是吃惊地望着他,“贤弟在蜀中也知此句?”

孟昶笑道:“恐怕天下不知者不存在吧。”

李璟霎时觉得有些尴尬。同意吧,好像有点自夸;不同意吧,又好像有点反常。幸好他脑筋转得快,道:“若说好句,还是你们大蜀皇帝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佳,当代恐无人能超越。”

“半斤八两,都是佳句。呵呵。”你说得还真没错,当代是无,你的下一代有,因为那是你儿子写的嘛。

李璟对诗词书画的喜爱远超政治,欣喜地拉着孟昶的手,“原以为贤弟只是生意人,不成想对诗词如此熟知。”

借此机会,来个自恋。“王兄或许不知,我们大蜀皇帝不仅自己诗词了得,更是大力办学,儒化百姓。实不相瞒,我们蜀中种地的老汉都能用‘除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结辛苦’来教育晚辈呢。”

“哈哈,此诗怎登大雅之堂呢。”李璟大笑,“简直就是大白话,毫无修辞,顺口溜而已。”

看不起农民,是会遭到惩罚的。孟昶的笑声更大,“王兄,小弟不这样认为。民以食为天,此诗虽太过白话,却意义深远。你想,哪家的小孩一生下来就会引经据典,就能听懂那些华词美文,此诗正合他们口味。何谓大雅?心之美境方为雅。这诗净化心灵,警世世世代代的人,为何登不得大雅之堂?”

李璟一时无语,只好不在争辩,“好,好,如此良辰美景,咱们不争这个了。不知道贤弟可知我大唐的赛诗会?”

孟昶见他示弱,不再强逼,缓了下来道:“呵呵,自是知道。听闻今日赛诗会在扬州,不过小弟对这个真没啥兴趣。”

“为何呢?贤弟年轻博学,自当露一手。”李璟道。